2010年6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个人网银正式对社会公众提供服务,自此拉开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通过互联网渠道服务客户的序幕,开启了其构建立体化金融服务网络的发展之路。2011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利用三网融合技术率先建立国内首家全国集中的电视银行系统。2012年手机银行上线,并推出客户端版、WAP版、贴膜版、短信版等多种方式。2013年,顺应“移动化”“社交化”的发展趋势,推出“Pad银行”“二维码支付”“微信银行”“微博银行”和“易信银行”等多渠道产品。2014年年初,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开始策划新一轮的IT规划。2472015年年底,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已经基本完成了新一轮IT规划的编制工作,按照“十年视野、五年规划”的要求,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信息系统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基础设施、信息安全以及IT治理、数据治理等工作进行了全面规划。新一轮规划的实施将支撑和引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未来五年业务发展,对实现邮储银行业务发展战略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48
目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已经推出了个人网银、电视银行、手机银行、微银行等产品,与遍布城乡的ATM机共同构成了方便快捷、种类齐全、覆盖面广、纵横交错的电子银行服务网络。此外,受益于中国邮政庞大的实体网络,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整合中国邮政集团旗下的“邮乐网”电商平台、EMS速递物流平台资源,发挥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和商流“四流合一”的先天优势,搭建了互联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了“互联网金融+农村电商”“互联网金融+速递物流”、“互联网金融+邮政分销”“互联网金融+国际小包”等多领域合作新模式,形成了独具邮储银行特色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体系。249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进行互联网金融构建是有其独特优势的。在社会热烈倡导普惠金融的今天,全国拥有近4万个庞大线下网点的邮储银行可谓是具备了天然的普惠金融的优势,完全可以依托智能便捷的互联网技术,做到打通银行金融业务发展的最后一公里,线上下线全面铺展自己的金融服务网络。
此外,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荐,未来农村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将越来越高,农村金融业务市场潜力巨大,而网点遍布全国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显然在此占尽先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现在已经开始利用互联网技术与线下网点的充分结合,开拓扩展农村金融业务市场,在消费、理财、信贷等方面铺开业务,利用手机银行等创新金融产品渗透融入农村市场,推动其金融业务的全面普及。
总体来说,拥有近4万个线下物理网点的优势将进一步推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立体化金融服务网络的构建,加快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转型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