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我很少见到有应用学习曲线内容的公司,可能99%的公司都没有应用学习曲线,或许是对学习曲线知识的认知不足导致的吧。那么,我们公司的学习曲线是如何设定的呢?我们确定学习率的方法应用的是历史资料法和经验估计法的结合。我先统计出了最近半年内各线别的生产效率从上线第一天开始,一直到这款产品结束,每天的生产效率的波动情况(表1-12)。
表1-12 效率收集表
依据表1-12得出效率变化的曲线,先取得20天的效率变化值,如图1-16所示:
图1-16 效率变化图
统计出来依据天数变化的生产效率后,这才是第一步,下面就要考虑几个因素的组合了。
需要考虑的因素有:订单类别、工艺等级、款式复杂程度、面料难易程度。
(1)订单类别包括:新单、翻单、类似单;
(2)工艺等级:表示产品工艺的难易程度(着重点在于新工艺、难工艺);
(3)款式复杂程度:与工艺等级有区别,表示这款产品相对于另外一款标准产品的复杂程度;
(4)面料难易程度:面料有很多种,比如单面布、平织布、磨毛布、弹性布、格子布、网眼布、毛圈布、天鹅绒、弹性刷毛布、法国毛巾布、刷毛垂克布等。它们之间要有一个相对比较的系数,这个系数就是难易程度。
比如我把刷毛布面料难易程度系数设定为1,那么罗纹布相对于刷毛布的难易程度简单,简单的级别为0.9,那么0.9则为罗纹布的面料难易程度。这个0.9是怎么定出来的,就需要去考虑之前的生产效率,所以数据统计分析非常重要。
这个0.9适合于A公司,不一定适合于B公司,因为每个公司的员工技能,上线效率是变化的。
我们结合订单类别、工艺等级、款式复杂程度、面料难易程度这四个因素,折算出一个系数,叫换款变动系数,最后依据权重的大小由换款变动系数来决定该产品处于学习曲线的几级及该产品的学习效率。
表1-13为订单类别:
表1-13 订单类别表
表1-14为款式难易度系数对比表。
表1-14 款式难易度系数对比表
表1-15为面料难易度系数。
表1-15 面料难易度系数表
最后,依据表1-15得出换款变动系数,如表1-16所示:
表1-16 换款变动系数表
最后,再给予四个因素不同的权重,得出一级学习曲线、二级学习曲线、三级学习曲线(表1-17)。新产品上线第一天适合于几级学习曲线,需要考虑面料、工艺、订单类别、款式复杂程度,再决定适合于哪一级学习曲线。学习曲线各等级变化如图1-17、图1-18、图1-19所示。
表1-17 学习曲线等级表
图1-17 一级学习曲线变化图
图1-18 二级学习曲线变化图
图1-19 三级学习曲线变化图
所以,学习曲线的应用对于公司效率方面的展开还需要持续,目前,据身边的同事朋友和IE圈的同仁得知,目前应用学习曲线的公司少之更少,他们没有意识到学习曲线的重要性。对于公司高层来讲,上线第一天效率就应该是100%,或者效率很低,那么到底多低是符合标准规律的,这个没有进行统计,导致不能够测算出每天的产能变化,进而无法衡量生产进度,难以保证交期。
所以,这个是一连串的效应,每个车间、每条线、每个班组都应该去认知学习曲线的重要性,去应用学习曲线,去实践SDCA,先制定出标准。该产品上线的第一天的效率标准(上线第一天应该生产多少),而实际上上线第一天该产品生产了多少数量,从而再进行持续改进,不断提升。
其实,我们公司所有做的这些都是被迫的,都是被拉动的,你相信吗?客户的要求,客户的拉动往往能够成就一家企业成功。我们公司就是这样的一个。客户NIKE公司要求我们公司必须这样做,不这么做不会下达订单。
NIKE公司明确提出对服装工厂的要求:
(1)不做LEAN的公司,在未来将不与之合作;
(2)现有近600家合作工厂,3年内将缩减至200家左右;
(3)合作厂家要定期参加NIKE相关LEAN报告会议;
(4)NIKE已经有了专用于检核成衣厂LEAN推行程序的评量工具—NALAT;
(5)NALAT分别以6个面向30个考察点,考察工厂的LEAN推行程度,涉及了工厂生产与管理的各个方面;
(6)必须建立生产NIKE的专业场地;
(7)建立专职组织(LEAN OFFICE),组织架构直接归属协理;
(8)高层必须直接关注;
(9)建立LEAN实验线。
那么,为什么很多公司没有应用起学习曲线呢?个人认为是公司的基础管理数据不够扎实,缺乏一些基础数据,导致标准建立不起来。对于一些稍大一些的公司或者公司管理有一定管理基础的公司,可以尝试去使用学习曲线,学习曲线使生产数据更加趋于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