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平均法,就是利用过去的各期数据采用平均计算的方式,得到的平均值来作为下一期的预测值。计算公式是
预测对象预测值=预测对象以往若干期历史数据之和/期数
比如利用2019年全年的月需求数据,通过计算每月的平均值,并把2019年的月平均值作为2020年1月的预测值。如图4-6,平均值4939就是作为下一期,即2020年1月的预测值。
图4-6 简单平均法
简单平均法最大的优势就是通过平均的方式,消除了起伏的波动,当中包含难以剔除出来的噪声,当然如果没有进行事前的数据清晰,这个平均过程,同样也会把季节性因素,趋势因素等带来的波动起伏,一并进行削弱。这样的好处和不利处各有,有些偶发性的因素不会在未来重新反映,这样平均而减少波动影响,自然对预测带来好处,另一方面,有些因素是规律性的,会在未来不断重复反映,而时间序列技术,就是把过去规律重新应用在未来上,把这种因素带来的波动抹去,那么某种意义上就让预测变得失去规律。
简单平均法在需求稳定的情况下预测是比较准确的,比如在XYZ分类的X类,表现平稳,那么采用简单平均法会得到比较好的预测效果。
简单平均法一般来说,累积过去的数据,这样随着数据量的累积,平均值会变得不贴近实际,甚至可以形容为迟钝,从而变得不太可靠。
表4-5中回顾过去36个月的历史数据,并且以此这些数据的平均值作为下一期的预测值。同时再以过去12个月的历史数据的平均值来作为预测值,对比之下,使用36个月的历史数据计算的平均值,则和和最近的实际值不太贴合。
表4-5
2021年的实际需求多为7000个单位左右的水平,而2019年的实际需求多为5000个单位左右的水平,2020年则提升到6000个单位左右。从2019年5000个单位左右的需求水平,大幅度提升到2021年的7000个单位左右,不过作为预测值的平均值仅仅增长到6000个单位左右,预测具备滞后性。
采用全部数据进行预测的时候,时间历经越久的数据往往对现状就越不敏感,这种数据会让预测值滞后于实际状况。而且,预测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距离现在时间越近的数据越能反映现状。为此,有些时候采用简单平均法,就需要舍弃相当一部分的“陈旧”数据,截取最近的数据来进行预测,从而避免受到旧有信息的影响。如例中,选取了2021年的全年数据,因为其数据较新,对于用作2022年的预测,具有相当的参考意义。
这种做法固然能够克服“陈旧”数据的影响,不过截取哪一段时间的数据作为计算依据,是一个不容易的抉择。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如果数据具备趋势和季节性因素,平均法并非一个较好的选择,因为它会抹去这些可以应用到未来的波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