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阿拔斯帝国与唐朝的关系

第1,​ 军事和政治上从争夺中亚演变为和平共处和合作。335

7世纪以后的丝绸之路共有四条干线:(1)绿洲丝路,为最重要的商道,途经西突厥主导下的西域;(2)北方草原丝路,为东突厥控制,后称“参天可汗道”;(3)西南夷道,途经吐谷浑之地,又名“青海路”;(4)海上丝路,唯一不受制于四夷的商道。可见,处理与上述民族的关系对唐朝是一个重大课题。

在西域和河中地区,有许多绿洲国家和地区大国(西突厥、吐蕃和吐谷浑)。在唐以前,中国已经对西域有较大的影响,但唐朝期望确立直接控制,主要目的为:(1)保护绿洲国家,构建丝路秩序;(2)阻止西突厥向这些国家征税,防止大食夺取中亚(本文指河中和吐火罗);(3)隔绝吐蕃和西突厥。

阿拉伯人从波斯出发,从两个方向进军东方:中亚和印度。在印度,他们经过多年的战争才占领了印度河流域的若干地方。在中亚,唐朝已经是当地的主人。

突厥是唐朝的北方大患。629—630年,唐军大败东突厥,太宗在其地设羁縻州,随后从四方君长那里接受了“天可汗”称号。634年,西突厥一分为二,唐军乘机降伏天山南路诸国,设安西都护府,统有四镇。657年,唐亡西突厥。659和661年,河中的昭武九姓和波斯以东的16国分别内附,336 河中、吐火罗和西域因而成为唐朝的羁縻州。702年,唐设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北路之地。635年,唐灭吐谷浑,从而与吐蕃陷入了直接的对抗。

阿拉伯人很快占领了波斯,河中和吐火罗成为唐朝与大食的战场。然而,唐朝在西域的大敌是吐蕃,337 加上对西域的补给线太长,前者因而制订了下述战略:利用原附属西突厥的突騎施和康国作为对付大食的主力;338 如上所述,在中亚设立羁縻州。339 至于吐蕃,它时而成为大食的盟友,时而又成为后者的敌人。

654年,阿拉伯人征服河中的康国和米国,但真正的战事发生于673—741年;阿拉伯人经过与突騎施和康国军队的血战终于胜出,夺取了撒马尔罕、布哈拉等城市。712年,玄宗登基,唐朝中兴,之后唐应中亚诸国的要求派兵直接与大食作战,于715和717年分别赢得了对大食、吐蕃和突騎施联军的胜利。340 744年,唐灭突騎施,由此最终陷入了与大食的孤军对决。751年,唐军在决定性的怛罗斯之战中失败。

怛罗斯之战后,唐朝受困于近邻吐蕃的侵扰、755—763的安史之乱和随后的国内动荡,不得不放弃了中亚。而且,吐蕃乘机占领了唐朝的西域、陇右和河西之地。341 同时,阿拉伯人也受到内部矛盾的制约,如奴隶、什叶派和中亚民众的起义,波斯的一些起义甚至得到突騎施和康国军队的支援。820年以后,波斯和中亚出现了独立王朝。

然而,7世纪唐朝与大食之间也存在着和平关系。752—798年,阿拔斯朝使节19次入唐,同时也接受了唐朝使节。342令人惊奇的是,734年唐朝甚至一度计划与大食共同发兵讨伐突騎施;343 李泌宰相也曾于787年向唐德宗建议:“北和回纥,南通云南[指南诏],西结大食、天竺,如此则吐蕃自困”344,但未实施。 757年,大食军队数千人应唐朝之邀,入华帮助平定安史之乱。至此,两国间已经形成了合作关系。

第二,畅通的丝路有助于两国间密切的经贸联系。

8世纪以后,阿拉伯人开始听说有关中国富裕和灿烂文化的传闻,因而大力经营东方商道。他们建设了从波斯通往印度的哥拉森(位于锡斯坦)大道、从德兰索西阿那通往吐蕃的南方大山路、里海和高加索的北方丝路、以西拉夫和巴士拉为主要港口的海上通道。还在倭马亚时期,帝国的驿站已达1,000个。345 唐朝在东方也在大力建设,青海路和草原路即在这一时期正式形成。中唐以后,由于吐蕃控制了西域,海上丝路和草原丝路日益重要。唐朝凭借与大食的联系,发展起与东非和北非的贸易。许多探险家的著作也为商道和贸易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如玄奘的《大唐西域記》、杜环的《经行記》和马苏迪的《黄金草原》等。

阿拉伯从唐朝输入大宗的丝绸、瓷器、茶叶、香料、纸和珠宝,同时向唐朝输出药材、化妆品、香料和宝石。大批的阿拉伯、波斯商人居住在长安、广州和其他城市。879年黄巢起义军攻陷广州时,据说有12万穆斯林、祆教徒、景教徒和犹太人被杀,其中多数是阿拉伯、波斯商人。346

外贸对两大帝国的科技、经济和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例如,阿拉伯人开始饮茶,一些伊斯兰城市出现了新的产业,如撒马尔罕、大马士革的造纸业,大马士革、巴格达和亚历山大的丝绸业。这些新兴产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国的技术、工匠和原料。同时,阿拉伯药材也大大丰富了中医药。人们通常认为,奢侈品是中古贸易的主要构成,但茶叶和纸似乎不属于奢侈品之列,它们改变了普通穆斯林的生活。

国际贸易也改变了社会经济的其他方面。出现了新的商业城市,原有的商业城市更加繁荣,如洛阳、广州、泉州、大马士革、巴格达、巴士拉、伊斯法罕等。贸易在中国西北、沿海地区和阿拔斯帝国的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两大帝国更趋开放。换言之,国际贸易的发展是帝国实力的展现。

第三,文化交流在两大帝国关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两大帝国均从相互的文化交流中受益。唐朝中阿文化交往与过去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更具有平衡性,即中国文化对阿拉伯的影响大大加强了,尤其是在技术方面。阿拉伯帝国在下列方面受到中国的影响:瓷器制造,火药和火器,造纸术,炼丹术,丝织、装饰图案和绘画。中国则在下列方面受到了阿拉伯帝国的影响:阿拉伯马,医药,天文学,景教与伊斯兰教,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