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误区
图4-4 愿景的两大误区
1.虚无缥缈
如今使命、愿景、价值观成了企业文化理念的标配,但打开文化手册一看,很多企业的愿景都比较像,都是“成为国内/国际一流的……企业”,但何为“国内/国际一流”、如何实现基本少有提及。这样的愿景是脱离现实的,不是发自组织成员内心的,很难激起干部员工的兴趣。
2.脱离员工
很多企业制定的愿景中都是在说企业要活多少年,成为多少强企业,但基本不提员工。愿景不只是股东们的,是整个企业的,而且要靠广大员工才能实现,如果一个企业描绘的愿景跟员工没关系,就很难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也是很难实现的。
(1)正确的理解
使命告诉我们要做什么事、有什么意义,但却没有说明做成什么样,做成了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所以除了使命,组织还必须有目标。
吉姆·柯林斯说:“高瞻远瞩的公司都有一个胆大包天的目标,愿景就是组织成员共同渴求的胆大包天的目标,是对企业长期要实现的目标图景的生动描绘。”其核心特点如图4-5所示。
图4-5 愿景的三大特质
1.高瞻远瞩
愿景要具有长期牵引力,首先就不能是普通和平凡的,不是短期内、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要能够超越人们所设想的“常态”水准。
愿景有远期和近期之分,长期愿景通常着眼于50年、100年,甚至更长远。例如许多企业要做百年企业,追求基业长青,其实是一种远期愿景;近期愿景通常描绘10~30年的发展目标,虽然远大,但从现实判断是有可能实现的。
愿景太远,会让人觉得虚无缥缈,难以调动日常的积极性,尤其是在商业环境快速变化的今天,过于长远的目标会缺少指导意义。所以,笔者建议企业愿景聚焦未来10~30年的目标即可。
2.明确动人
第一,愿景是一个目标,目标要发挥导向作用就不能虚无缥缈,而要尽可能明确动人。不明确就不知道往哪去、做什么;不动人就不能吸引人、激励人。
第二,为了达到明确动人的效果,企业在确立愿景时最好参照一定维度和指标来表达,相关维度和指标笔者将在后面介绍。
第三,内心渴望:稻盛和夫说:“内心不渴望的东西不可能靠近你。”愿景是一种目标,目标的根源是需求,一个人如果对企业的愿景不感兴趣、不激动,说明这个愿景不符合他的需求,不是他渴望的,也就很难调动他的积极性。
内心渴望的原则要求愿景一定要表达员工的需求,因为愿景要靠人去实现,愿景如果与员工无关,又怎能激发员工为愿景而努力。
(1)愿景与使命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
使命表达一种价值,价值意味着满足了某项需求,愿景表达目标,背后也是人的需求,使命与愿景是同质不同量的两个事物,二者是前因与后果的关系,愿景通常基于使命来推导,聚焦使命长期努力方可实现愿景。
正是因为“同质”,在实践中出现了很多企业将使命和愿景混淆的现象。
2.区别
为了更好地区分使命与愿景,避免混淆的现象,笔者从表4-2几个方面对二者进行了对比。
表4-2 使命与愿景的区别
对比项 | 使命 | 愿景 |
回答问题 | 企业为什么存在 | 企业希望发展成什么样 |
核心作用 | 通过使命感和责任心激发动力 | 通过成就感和挑战心激发动力 |
描述语气 | 描述一个持久的事实和价值 | 描述一个鼓舞人心的理想 |
时间跨度 | 可以是永恒无时期的 | 可以描述实现期限 |
宣导对象 | 为外部和内部人员提供昭示与指引 | 主要是为内部人员提供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