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变第八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

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洁廉,可辱;爱民,可烦。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

【九变篇结构】

九变篇,《孙子兵法》第八篇。

九变,是虚指,与千变万化差不多,是告诉将领要因地而变、因利害而变、因组织环境而变、因人而变、因准备情况而变。

变者,常之反也。“虚实篇”说,战胜不复。打仗没有固定不变之法,作为将领要懂得权变,懂得充分利用好现有条件。

九变篇分两部分来理解,上半部分讲九变之法,下半部分讲权变的条件和依据。

上半部分的九变之法,从四个方面来阐述。

“孙子曰……死地则战”讲五种地形的基本战法,这属于常法。

“涂有所不由……君命有所不受”中的五个“有所不”是讲不能拘泥于常法,要依据具体情况而调整,这属于变法。

“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不能得地之利矣”讲将领要善于利用地形的自然之利,必须因地的变通,充分利用地形之特点。

“治兵不知九变之术……不能得人之用矣”讲九变之术,“术”是讲应对地形、环境变化的权谋之术。

下半部分讲应用九变的条件和依据。

“是故智者之虑……杂于害而患可解也”讲从利害角度思考权变之法,从有利条件中发现可能的危害,从不利的条件中发现机会,扭转战局。

“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讲因对手实力而变,屈,用胁迫的方式使其屈服;业,事业,说服他或顺应他干一件耗费国力的事,役使其对我不构成威胁,最典型的就是郑国渠;趋,是以利诱的方式使对方改变方向。敌我双方不同实力,方式自然不同。

“故用兵之法……恃吾有所不可攻”强调我方的准备工作。

“故将有五危……用兵之灾也”讲因将而变,将领出现五个方面的性格偏执,都可能导致失败,也与“计篇”的将之五德相对,钮先钟认为,必死可杀是“勇”的偏执;必生可虏,是“智”的偏执;忿速可侮,是“信”的偏执;洁廉可辱,是“严”的偏执;爱民可烦,是“仁”的偏执。

【九变篇章句详解类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