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沟通与谈判,练好业务攻势的内功

1、沟通两组要领,销售人员要扎好马步

首先,跟您分享一下销售沟通的四个关键词。第一,需要与需求。需要总是大过需求,脑子里想要的,总比现实更美好,可到了掏腰包的时候,不得不回到现实。因此,与客户沟通是,要紧扣真正的需求,莫走入夸夸其谈的需要误区;第二,信息与资讯。从信息中读出客户自己未曾知晓的需求,引领客户界定需求并达成合理的解决方案;第三,询问与回答。选出有效问题,给与超价值解答,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点状突破。第四,热心与价值,态度吸引顾客,能力留住好顾客。

其次,跟您切磋一下深度沟通的四个注意事项。其一,遇到急切的事情,冷静是第一姿态,理清头绪,再去行动,比反反复复的改动,效率高很多;其二,不带情绪的判断,沟通的重要起步,个人喜欢与客户反应,只能作为判断的辅助因素,业务目标与价值才是双方判断的核心所在;其三,分清正当要求、额外提议与期望值,不陷入客户的无理要求或故意骚扰;其四,保持专业性与亲和力,亲和力帮你减少沟通阻力,专业性则有助于沟通价值的确立。

2、沟通四步骤,高效沟通赢得销售先机

第一步,明确沟通目标,过程与结果要自查。目标有主观与客观、静态与动态之分,客观目标统领主观目标,动态目标纠正静态目标;现场沟通时,检查目标有没有跑偏,提前发现并尽量在现场纠偏,达成预设的沟通目标;沟通结束时,跟客户现场或及时确认,最好以书面的形式,比如短信、电子邮件或传真。

第二步,预先判断客户沟通与谈判风格。享受谈判的竞争型客户,适当降低或调整他的调性,久谈不决的局面要避免;懂得互惠的合作型客户,产品与情感利益要兼顾,别让人际冲淡了产品;讨厌直接冲突的客户,设定一个彼此认同的方向,把建立关系与需求引导结合起来。

第三步,把握沟通过程,做一个好的引领者。策略准备上,除了解答客户提出的问题,还要主动发现可能会提出的新问题,以及沟通中可能会出现的负面效应,预先做好应对方案;信息交换,摆脱我问你答,或者应付客户的机械应答,多关客户、多了解行业,在向客户打听信息之前,自己主动分享客户需要的信息;懂得妥协,分次到位、灵活对等,重要的沟通议题,不追求一次性解决,切分目标、多个步骤的有序推进,让客户觉得压力不大。

第四步,评估沟通成效,精益理念贯穿行动。一个比较:写下沟通成果,与预期目标对照,检查沟通成效;二项成果:沟通事项进展,与人际关系发展并肩前行,公事公办的职业操守赢得客户信任,人际关系的正向建设赢得客户偏好;一个动作:沟通备忘录,反思、梳理与再出发的起点和终点。

3、四种谈判情境,要对号入座

第一种情境:交易。竞争导向,利益为中心,谈判就是讨价还价。小供应商面对大客户,交易型情境最容易出现,客户选择你,图的就是便宜。而且,每次砍价都有正当的理由,夹杂着隐含的威胁,说白了,你不从自有他人投怀送抱。交易型客户,在乎成本较低,也在乎逼迫供应商得逞的成就感。

第二种情境:平衡考虑。解决问题为根本,客户关系与利益同等重要。合作一段时间,双方有了较深的了解,管理层又开始有了交往,主客之间的关系也得以从价格一刀切,迈向相对平衡的合作关系。价格、供货速度、服务反应、彼此信任之间的平衡,合作效率提高,合作成本降低,这比单一的砍价方式,更合算。

第三种情境:关系。迁就对方,保持长期合作。服务好、品质稳定、管理有序的供应商,常能培育出依赖型客户。也并不是你样样出众,而是跟你合作省心、放心和舒心,只要没有完全盖过你的供应商,那跟你的合作惯性越来越大,合作关系也从松散到紧密,主客之间的距离感也越来越小。

第四种情境:默认协作。回避冲突,双方各让一步。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先后有三个战略资源:客户、团队和供应商。不太差的企业,在客户获得、团队建设方面,也都小有建树,可对于供应商资源的利用,多半还停留在前面三种情境。

默认协作,意味着主客双方的价值观、运营流程与企业文化,有了很大程度的相似,内心里把对方当成自家人,亲切感强。即使合作出现问题,也能客观对待、坦诚处理。遇到利益上的冲突,也会先想一下对方的得失,并以退为进。

4、五种谈判风格,找到突破点

第一种风格:竞争型。这些打足鸡血的斗士们,视谈判桌为战场,唯有战胜对手,才会有自己的存在感与价值感。

面对凶悍的攻击型对手,你要提前设想出他们最强的出招,想好办法如何去应对,不把问题延迟到谈判桌上,否则,你会被他们咄咄逼人的气势,以及层出不穷的花招给震懵了。另外,多留几个谈判缓冲区,把话题引导那里,缓和对方的攻击节奏。赢得机动权,就有了喘气的机会,谈判的话题也会朝着自己有利的方向进展。

最后,算清楚对方的利益上线与下线,防止到谈判的尾声被再狠狠地斩一刀。厉害的竞争型谈判对手,他们喜欢在你疲惫而无望的时候,抛出谈判达成的橄榄枝,然后温柔地给你一刀:你看,费了这么大的劲,终于有望达成合作协议,只要您答应这个条件就可以了。别相信这样的圈套,你会无休止地陷落进去。设好让步的底线,一旦对方碰触,你就发出告警信号,不被对方无限制地压低你的底线。

第二种风格:合作型。这才是高效谈判的好对手,他们也许是从竞争型风格转型而来的。美国这样充满竞争的过度,合作型的谈判风格也已经盖过竞争型,在谈判中不断发现新创意,想出新办法,这才是谈判的价值所在。

遇到难得的合作型谈判对象,您的拿出十二分的诚意,多在方案上做足功夫,不把自己该做却未做的事情,拿到谈判桌上敷衍,带着好方案来感动对方,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想法,激发出更好的执行方案。

充实自己的专业功底、经营能力,乐逢好对手。合作型谈判对手,即会承认你的优点,也会友好地点出你的不足,每次谈判都会促使自己拿出更好的产品和方案,好对手,会给你成长的机会和动力。还有,要有一个配合默契的团队,在承诺客户之前,内部先要商定好计划、分工与进度控制,即将答应客户的事项,内部早已做好资源和动作的准备,这样的诚意和能力,会得到好客户的正面回馈的。

第三种风格:妥协型。善于拿捏合作的分寸,懂得什么时候该退一步,什么时候可以进一步。别以为戴上了“妥协”的帽子,他们就软弱好欺负,遇到不讲理的谈判对手,妥协型会选择不合作,虽然表面上客客气气的。

做好准备,找到合适的妥协区域,在双方觉得舒服和安全的地带,多进行沟通,达成多的共识。即使遇到了彼此不接受的条件,也会替对方想一个理由,看看自己有没有能力去满足。妥协,一种谈判的技术,一种礼让、和谐的姿态,这对于重大项目、长周期、重量级人物出场多的谈判,也许属于上选的风格。

妥协要有充足的理由,谨防无节制的退让。你去店面买东西,一番讨价还价,快要成交时,你突然开出一个极低的价格,试探一下商家的底线,顺便多争取一点利益。店主立马答应的,却觉得不爽,因为你觉得这个极低的价格,还不是最好的价格。若店主不答应,你转身出门,他们也不来追,或许,你再回去成交的可能性还在。跟妥协型对手谈判,也是每次让步都有十足的理由,而且对方也表现出让步的对等举动,单方面的妥协,只会让客户以为你的最终价格只是一个幌子。

第四种风格:迁就型。乐意由对方主导谈判,有点顺着对方的意思,可别忘了,这种迁就有其先决条件,那就是彼此的信任、既往合作的舒畅,而且,被迁就的一方,也懂得对方的善意,自觉地检视自己的要价。

大原则上,要展示出一种惺惺相惜的情怀,让对方觉得你理解他、认可他,珍惜他的迁就,调性进入到顺利的轨道上,谈判的步调也就轻松了。而在无关大局的细节上,可以适度拿出竞争者的做法,对方觉得迁就一下,就能得到你的正面回应。而在原则的争议上,可以拿出妥协型的做派,让对方感到有收获,觉得自己之前所有的迁就,也在你身上埋下了善意的种子,得到了积极的回应。

第五种风格:回避型。理性盖过感性,不会纠结于无理、无果、无意义的颤抖中。恰似一个驾帆船的高手,懂得利用风向,到达彼岸的坚定信念,也始终让自己保持一个好心态,不因一时的得失而失去控制。

首先,拿出比竞品出色的长项,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体验营销,去赢得他们的偏好;其次,谈判节奏先慢后快,以共同话题、共识议题作为切入口,避免造成大的压力;再有,重大的谈判议题,提前形成书面文字,让对方从容不迫才是他们喜欢的步调。

记得一个曾经的好上司,他说了家庭生活的例子。他太太脾气豪爽,遇事常发火。一次,他女儿问他为什么总是让着老妈呢?他说,人因某事发火,说明她不满意现有的状态,但一时无法提出好的解决办法。你这时候也调高调门,那两个人就会远离该解决的问题,变成了情绪恶斗,结果呢,只会越吵越生分。你让她一步,事后,她就会知道你的委屈和包容,自然会退让一步,事情解决起来也就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