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兴最近忙于规划应届生招聘的事情,李成特别向兴兴提醒要加强应届生招聘的质量管理。兴兴正在头疼用什么流程和方法去进行管理时,工程部的技术专家袁来刚好经过,看到兴兴愁眉苦脸地捧着脑袋冥思苦想,奇怪地问:“兴兴,在愁什么呢?”
兴兴把自己苦恼的事情简单陈述了下,袁来听了若有所思,他说:“我学过质量控制论,我觉得它的方法很好,你可以借鉴一下,看是否能用于应届生质量控制方面。”接着他向兴兴简要介绍了质量控制的理论与方法。
质量控制是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这就是说,质量控制是通过采用的各种质量作业技术和活动,监视质量形成过程,消除质量环上所有阶段引起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因素,以达到质量要求,获取经济效益。
质量控制大致可以分为7个步骤:
(1)选择控制对象;
(2)选择需要监测的质量特性值;
(3)确定规格标准,详细说明质量特性;
(4)选定能准确测量该特性值或对应的过程参数的监测仪表,或自制测试手段;
(5)进行实际测试并做好数据记录;
(6)分析实际与规格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
(7)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采取了相应的纠正措施后,仍然要对过程进行监测,将过程保持在新的控制水准上。一旦出现新的影响因子,还需要测量数据分析原因进行纠正,因此这7个步骤形成了一个封闭式流程,称为“反馈环”。这点和6Sigma质量突破模式的DMAIC有共通之处。
在上述7个步骤中,最为关键的有两点:
(1)质量控制系统的设计。具体包括:过程分析、质量检测点确定、检验方法、检验样本大小。
(2)质量控制技术的选用。具体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抽样检验,通常是在生产前对原材料的检验或生产后对成品的检验,根据随机样本的质量检验结果决定是否接受该批原材料或产品;另一种是过程质量控制,是指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随机样本进行检验,以判断该过程是否在预定标准内生产。抽样检验用于采购或验收,而过程质量控制应用于各种形式的生产过程。
袁来说,他之前一直也很留心应届生招聘的质量,考虑质量控制办法是否能用于应届生招聘过程中。比如:
(1)选择需要重点控制质量的应届生群体(可能是所有应聘的应届生,也可能是某些区域、学校、专业或应聘某些职位的应届生);
(2)选择需要检测的应届生质量指标,比如价值观认同、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执行力、解决问题能力。
(3)确定以上这些指标的详细标准要求(包括指标的定义、不同等级的评分标准);
(4)选择测试或评估的方法(如集体面试、情境面试、即席演讲、能力测试);
(5)对应届生进行实际测试或评估,并做好数据记录;
(6)根据数据,把应届生的实际能力与公司的能力要求进行比对,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
(7)改进招聘策略与方法(如重新定位招聘群体、拓展招聘渠道、改进招聘宣传方式、改进招聘面试方法,这些都是试图提升招聘生源质量的“纠正措施”)。采取“纠正措施”一段时间后,再对相关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寻找并分析实际与标准的差异,进而再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袁来说,所有在应届生招聘中所用到的招聘流程、招聘方法,都是招聘质量控制系统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要分析实际与标准的差异,并形成纠正措施。
对结果进行抽样检验的方式也适用于对应届生招聘质量的管理,比如对入职一年后的应届生的绩效结果进行抽样追踪,对那些绩效优秀的应届生,分析其能力特征(可以采用与员工的主管、周边员工进行沟通面谈的方式),并回溯其当初的面试材料,对比当时的评价与实际结果的差异,从而改进招聘面试方法。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些结果性数据,对面试官的水平进行分析,比如某面试官所面试的应届生中,当初面试结果为A,一年后的绩效结果也为A的比例特别高,说明此面试官的评价比较准确,面试能力较强,可以将其经验向其他面试官进行分享。同样的,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筛选出面试能力较弱的面试官,进行面试能力提升的培训或者撤销面试的资格。
兴兴听袁来娓娓道来,感叹他对质量控制理论方法在面试中的运用领悟得很深,自己很受启发,已经形成了怎样管理应届生招聘质量的总体思路,接下来是进一步细化方案和落地实施的问题。
而且,这次沟通,让兴兴有了一些额外的收获,就是要善用其他学科的知识,不要仅仅局限在与人力资源强相关的学科(比如管理学、心理学),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都可以广泛涉及(比如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运筹学、概率论),这些学科的很多理论方法也许都可以应用于人力资源工作中,帮助HRBP提升人力资源工作的质量与效果。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HRBP要博采众长、举一反三、善于创新,才能把人力资源工作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