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产品力设计的首要任务

产品力是产品竞争能力之和,产品力有两次研发过程,第一次是上市前,对新药、化学药、生物药来说,首次研发就决定了产品力;第二次是上市后的推广,又称为二次研发,市场推广的目的也在于提升产品竞争力。

犹如马拉松长跑,研发是前半场,市场推广是后半场,往往后半场决定了谁率先达到终点,所以,市场推广过程才是最终决定产品力的关键。

对第三终端市场来说,如中成药,如同类超过3家以上的化学药,产品同质化(疗效相当)严重,产品力设计的首要任务,就在于价值塑造。

价格和价值的关系,专业上有很多解释,甚至有很多模型,这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从营销角度,我们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中国汉字的智慧妙处就在此,价格就是交易双方的一个价钱,价值就是双方交易过程或交易后的感觉。

买方感觉“值”这个钱,就叫物有所值;

买方感觉不“值”这个钱,就叫吃亏了(如我们在拼多多上购买到劣质商品);

买方当时感觉“值”,买回家感觉不值了,就叫上当受骗了(如保健品会销)。

等价交换是个伪命题,买方永远也不会感觉物超所值,卖方永远也不会认为卖得值。

因为价格和价值不是亲生姐妹,价值更多是买方感觉到的,价格是用钱衡量的,主观认识和客观价钱总是很难平衡。

营销学的首要目的,就是产品价值的塑造,让客户用得“值”、感觉“值”。

有一次培训课上,我为学员朋友们设计了一道题目:如何用一瓶水赢得美女芳心?换句话说,如何让一瓶水的价值放大,娶个美女老婆回家?

我们都知道,河里的水免费,自来水厂加工后供给家庭生活使用,单价是3元/立方米;把水进行包装,贴上矿泉水标签,在超市卖2元/瓶,在高铁上卖5元/瓶,在KTV里卖10元/瓶,在酒吧里卖20元/瓶,而在沙漠里就是无价之宝。

所以,回答以上的问题就不难了:在美女需要喝水的时候才有价值。美女在沙漠里需要喝水却喝不到,正好你有一瓶水,这时她只有找你;美女找你喝一瓶水,而你不是坐地起价做买卖,这时你就收获了美女的感谢;而当美女喝了你的水,你却因为救人而奄奄一息,最终被美女救回医院时,爱情电影就此产生,答案也就有了。

来看一个案例:鲜花的生产成本很低(即使加上保鲜和运输成本),怎么样卖高价?

有人想办法给鲜花增加了社交属性,比如跟星座挂钩,买一束什么价位的花可以提高运气;比如跟节日挂钩,情人节的时候,玫瑰花是最畅销的;比如跟礼节挂钩,去不同场合看不同的人,送不同的花就代表不同的意义,代表了送花人的一份心意。

商家为了多卖花,又编出了很多的意义属性,数量不同,代表的意义不同,比如1朵玫瑰代表只爱你一个,11朵代表对你一心一意,33朵代表三生三世的爱恋……99朵代表求婚“嫁给我吧”,最高1001朵玫瑰寓意直到永远。

鲜花的种类、颜色不同,代表的意义也不同。还是以玫瑰为例,蓝玫瑰代表敦厚、善良;粉红玫瑰代表感动、爱的宣言、铭记于心、初恋;白玫瑰代表天真、纯洁、尊敬、谦卑;黄玫瑰代表不贞、嫉妒、欢乐、高兴、道歉;紫玫瑰代表忧郁、梦幻、异想天开…… 

这些都是卖鲜花的人研究出来的,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约定俗成,慢慢演变成了礼节,我们也就接受了这个行业制定出来的标准和规则。 

再来看一个故事:同样都是石头,为什么价值不一样?

网上有这样一个故事,工人把一块大石头雕琢成一个佛像,碎石做成了佛像前的台阶和垫脚石。碎石愤愤不平,质疑佛像:我们曾经是难兄难弟,为什么如今你高高在上,而我们却被万人踩在脚下?佛像说:你可曾体会被人千锤百炼的痛苦,没有精雕细琢,我岂能成佛。

故事结束了,表面上看,寓意是说要想成功就要经历一番苦难。但从营销的角度看,石头被人为地包装成为佛像,借佛的背书高高在上,碎石头零落在脚下,无人烘托,所以,一个成为信仰的寄托,一个无人问津。

同样是碎石头,钻石为什么能卖高价

改革开放前,结婚送彩礼的老三样是手表、自行车和缝纫机。今天结婚的老三样,除了房子、车子、票子,还得有钻戒、项链。

钻石是现代营销史上教科书般的经典案例。

钻石在被发现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只是皇家和贵族炫耀财富的饰品,产地固定而且产量稀缺。十九世纪后期发生改变,因为南非居然神奇地发现了一座钻石矿,产量有几千万克拉。

如果这些钻石进入市场,钻石的价值将大打折扣。于是,一个叫罗兹的英国商人在1888年创建了大名鼎鼎的戴比尔斯公司,他一咬牙买下了整个钻石矿,之后小心翼翼地控制钻石的出量,垄断了整个钻石的供货市场。

1938年以后,戴比尔斯的实际控制者奥本海默家族花费了巨额的广告费用,开始打造所谓的钻石文化。他们宣称坚硬的钻石象征的正是忠贞不渝的爱情,而只有钻石才是各地都接受的订婚礼物。

如果买了钻石的人要出售,钻石的价格体系也会崩溃,所以要想稳定价格,除了让别人买,还得不让他卖。这怎么办呢?戴比尔斯想到把爱情同钻石关联起来。

钻石=美好+永恒,

爱情=美好+永恒,

钻石=爱情。

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品牌,一流企业卖标准。戴比尔斯向公众引入了钻石行业的首个钻石分级系统:“4C”标准。这种分类标准一直沿用到今天。

1947年,戴比尔斯创造了经典广告语,“A DIAMOND IS FOREVER”,翻译过来就是我们今天熟知的那句话:“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路长全老师的价值切割理论指出,营销的本质是卖价值,如何体现价值?卖功能、卖历史、卖稀缺性。

医药营销中卖功效的比比皆是,大家也擅长。但是当大家功效都差不多的时候,就是第三终端面临的共同难题:同质化竞争时代,还能卖什么?

阿胶是价值塑造的典型案例,普普通通的一味中药材,却硬生生被营销人扯到了三大滋补国宝身上,人参、鹿茸和阿胶,身价自然不一样了。

业内人士都知道,驴皮一张也就3000元,而东阿阿胶一块可以卖到600多元。为什么东阿阿胶能卖更高的价格?

东阿阿胶宣传自己的制作工艺是国家保密项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塑造了更大的价值光环,系列产品销售高达70亿元。

因为是三大滋补国宝,所以值;因为是国宝中的保密工艺,所以超值。

药品价值塑造的三大维度,一维是功能,这是基础,是区别于普通商品的显著特征;二维是历史,中药的价值在历史,中药都可以从文化渊源上给自己披一件“袈裟”;三维是稀缺性,比如片仔癀一粒3克重,可以卖到500多元,靠的是片仔癀原材料天然麝香的稀缺。如图3-2所示。

罗浮山百草油是国家级非遗产品,也是近几年少有的黄金单品案例。2018年年底,一场“3万元寻找稀缺原材料野生金线风”的活动席卷新媒体,不仅一举解决了该企业原料短缺生产受影响的问题,还通过活动造势,互联网媒体传播,大大提高了知名度。中药的很多原药材濒临灭绝,打“稀缺”牌是常用的价值塑造方法。

图3-2 药品价值塑造的三大维度

善于塑造价值的产品,一定能卖好价格,获取超高的利润。

对于三终端2B端的营销而言,同样是这个道理。卖价格,客户关心的是投入的成本,心理感受是花了多少钱。因此,从成本角度看问题,希望花的钱越少越好,这样只会陷入价格战。

用低价作为说服手段,客户只会希望还有更低的价格,最好是免费的。

卖价值,客户关注的是投资之后带来的回报。从回报角度看问题,只要回报率高,投入多少反而不是最重要的了。

有价值才能卖高价,产品力设计的首要任务就在于产品的价值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