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3月31日周一晚19:30
专家:马国锋,资深顾问,曾就职于机械工业部第六设计研究院,松下电器等著名企业,历经4年工厂设计、8年企业管理、12年管理咨询,为8大行业数百家企业提供过服务,帮助企业节约成本数亿元,在卓越运营、精益管理及企业规划设计方面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著有《世界一流制造企业这样做管理》
主持人:张本心,识干家(博瑞森图书)创始人&总编辑,22年管理图书策划出版经验。
访谈主题:制造企业降本增效常用7大法宝
一、第1个法宝:能耗管理
在企业能源管理领域,尤其是对于能耗较高的企业而言,如何有效改善能源利用状况,常常让管理者们感到无从下手。将制造企业的生产团队类比为作战部队,一场战争中,作战地图是制胜的关键,它能明确行军路线与抵达预定地点的时长。同理,企业能源管理的首要任务,便是绘制出属于自己的
“能源使用地图”。
第一步:梳理能耗设备,绘制能源使用地图
全面排查企业内所有能耗设备,按照用电、用水、用气等类别进行细致划分。对于:
l 用电设备,逐一记录每一台设备的型号、功率、使用频率等关键信息;
l 用水设备则需明确其用途、流量、使用时段;
l 用气设备同样要掌握其运行参数与使用规律。
只有将这些能耗设备详细梳理并记录下来,才能构建起清晰的能源使用地图,精准定位企业的能源消耗点。
第二步:明确标准使用方式,建立能耗基准
在完成能耗设备地图绘制后,针对每一台设备,深入研究其标准使用方式。以企业常见的空压机为例,要明确其正常运行时的操作流程,核定设备的额定功率,确定每日合理的使用时长,以及在何种生产环节、什么时间点启用最为合适。通过为每一台设备建立这样详细的标准使用规范,我们便能确定在标准状况下,企业各环节应有的能耗水平,这就如同为能源管理设立了一个精准的“标尺”。
第三步:调研实际使用状态,找出能耗偏差
基于已建立的标准使用方式,对每一台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展开全面调研。依旧以空压机为例,实际调研中可能会发现,其每日运行时长并非标准的 4 小时,而是达到了 5 小时;设备额定功率为 1500 千瓦,但实际运行时,大部分时间负荷极低,仅需 900 千瓦就能满足生产需求。
除了时长和功率,还需记录设备的实际使用方法是否符合标准、供应对象实际所需的能耗是否与设定标准一致等一系列现实状况。通过将实际使用状态与标准使用方式进行细致对比,那些存在的偏差便清晰显现,而这些偏差,正是企业能源浪费的关键所在。
第四步:制定改善措施,实现能耗优化
针对发现的能耗偏差,从硬件和管理两个维度制定改善措施。
l 硬件方面,如果是设备功率过大造成浪费,可考虑更换功率更匹配的设备,将定频设备升级为变频设备,使其能根据实际需求调节功率;或者加装节能装置,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l 管理层面,要制定严格的设备操作与管理制度,明确规定设备的开机、关机时间,规范操作流程,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与监督,确保员工能够严格按照标准使用方式操作设备。通过双管齐下,逐步消除能耗偏差,实现企业能源管理水平的提升。
在实际应用中,该方法的有效性得到了充分验证。
某量化企业在进行能耗管理时,因无法清晰掌握自身能耗设备情况,能源管理工作举步维艰;而一家化工企业运用上述方法,仅用八个月时间,就成功将企业能耗降低了 40% 以上,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与能源利用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