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全活动(PM)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制造业飞速发展的美国,之后被各先进工业化国家运用。
根据保全活动的特点,它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1)破坏保全 (Broken Maintenance)。
(2)生产性保全 (Productive Maintenance)。
(3)预防保全 (Protective Maintenance)。
另一方面,根据保全工作的实施责任不同,可以分成自主保全和专业保全两大类:
(1)由设备使用者本身实施的保全活动为自主保全。
(2)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实施或委托外部专业机构完成的保全活动就是专业保全。
推动自主保全活动的目标就是不断扩展自主保全的范围,减少专业保全的分量,降低对外委托所需花费的维护费用。
自主保全活动即自己的设备自己维护,由操作者参加对自己设备的维护工作。广而言之,我们可以说自主保全活动就是自己的企业自己维护,即由企业员工自主对企业实施全面的管理和维护。
自主保全活动只是强调了操作者参加对自己设备的维护工作及员工参加对企业的维护工作的重要性,并不排斥专业人员进行的设备维护工作(即专业保全)。某些专业设备还是需要专业人员实施维护的,例如电梯的定期维护、汽车的专期保养等等。
由于操作者与自己所使用的设备朝夕相伴,在对设备性能及运行状况的了解、故障的早期发现、维护工作的及时进行等方面可以发挥其他人员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开展自主保全活动有利于提高操作者对设备使用的责任感。因此,开展自主保全活动对提高设备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目前,一般企业通常的做法是操作者只管使用设备,设备的维护工作由设备技术人员来完成。自主保全活动则是要将操作者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成为熟悉设备的操作者,能对设备进行清扫、紧固、润滑、调整和日常检查确认的工作,并具有早期发现设备故障和进行修理修复的能力。活动开展的目的是通过操作者的广泛参与,追求设备的“0”故障,达到设备的极限效率。
为什么要强调自主保全呢?它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条:
(1)操作者直接参加设备管理的工作使操作者有更多参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这有利于提高操作者的工作能力,增强操作者的自信心。
(2)激发员工和操作者的主人翁意识和不断改善工作的责任感。
(3)有助于工作环境和作业环境的改善。
(4)减少专业(外委)维护费用,节约成本。
(5)有利于形成一种心情舒畅、积极向上和对企业有归属感的企业文化。
(6)改善企业形象,给外部的客人和顾客以信心。
(7)有利于缩短管理和生产周期,减少库存量。
(8)减少和消除设备故障,提高生产效率。
(9)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
(10)由于实施了目视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作业的差错率。
自主保养的三大法宝:
(1)活动看板。
(2)小组会议。
(3)重点培训。
表2-18为自主保养的步骤。
表2-18 自主保养步骤
自主保全活动的步骤 | 活动要点 |
1.初期清扫 | □彻底的5S活动 □修理、修复 |
2.发生源与难点问题对策 | □难点问题对策计划 □对策实施 |
3.总点检 | □点检项目的识别 □点检标准制作和实施 |
4.提高点检效率(目视化管理) | □点检项目等重新评估 □目视管理活动推进 |
5.自主管理体制建立 | □管理标准化 □改善活动的自主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