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洪范》这里讲的“念用庶征”,仍然跟我们的念头功夫有关。它告诉我们外界的各种征兆,跟我们内在的这个念头的产生和运用,是一体不二的。
什么叫做“庶征”?庶,众,庶民就是众民、众多的老百姓;征,就是征兆;庶征,就是众多的征兆。当然,《洪范》这里只是给我们举了几种征兆,但实际上,庶征是指天地万物之中,征兆无处不在。正是由于《洪范》提出了“念用庶征”的观念,所以引出了后世很多人的深入研究。像邵雍所创立的“梅花易数”,那就是以“念用庶征”作为根据,一念动处便是征兆,便可随时随地起卦立象,无时不可占,无处不可占,达到了从心所欲的高境界。
学易的人都知道这个故事。有一天,邵雍到梅园去赏花,看见两只麻雀在枝头上飞来飞去,不停地打架,忽然就有一根枯枝断了,掉到邵雍的脚跟前。邵雍心中一动,两只麻雀在眼前无故打架,还把树枝给搞断了,一定会发生什么事吧?他心念一动,就以时间为数起了一卦,卦成后一看:哎哟!明天有一个女子会爬到树上折梅花,园丁来管她,这个女子会掉下树来摔断大腿骨。果然,第二天就有一个女子真的从树上掉下来摔断了腿骨。这在邵子易学中称之为“观梅占”,以这个案例为由头所形成的一套易占方法,就称之为“梅花易数”。
这就是“念用庶征”的具体方法。中国民间也有很多易占方法,也是同样的道理,比如风角占,风吹着屋角瓦檐上的声音,根据风声的断续强弱就能够起卦;还有鸡鸣占,凌晨听到的第一声鸡叫是什么的状况,也可以起卦;还有一种叫飞鸟占,在晴晴朗朗天空,突然天空飞了几只鸟,这几只鸟是以什么队形飞的,飞去哪个方向,马上也可以起卦断吉凶……总之,这些都是随机应缘起卦,只要善用易经象数,无时无地不可占断。
记得以前我随成都一个作家团体,到凉山彝族地区去采风,当时正举行盛大的凉山彝族毕摩文化节。大家恐怕不知道,毕摩是彝族民间宗教的神职人员,掌握着本民族的祭祀、巫医、占卜等一系列民族文化。在采风的时候,我就发现他们也有一套很独特、很有意思的占卜方法,叫做鸡骨占。一般凉山彝族人家里要吃鸡的时候,都会非常留意,首先杀鸡的时候就不会把鸡的大腿骨跺断,要留下完整的骨头;然后煮熟了,在吃鸡腿的时候也很小心,不会乱啃一气,而是要很小心地把骨头上的肉撕开,然后仔细观察骨头上的纹路。他们会通过很仔细的观察,从鸡骨头的纹理变化,来确定吉凶祸福,来问占不同的事情。
上面举的例子,都是在“念用庶征”原则下的具体运用。如果我们真正把中国上古这些典籍钻透了的话,就会发现这些观念的根本点,无外乎是回到心地来,无外乎都是念头功夫。古圣先贤所确立的这些内容,有些看起来好像是八竿子打不着的现象,但实际上,也都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都是从对天道人心的深刻认识上总结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