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认为在中国做SaaS应该完全依据本土环境的特点,但我也认为Box的一些成功经验确实有值得借鉴之处。
(1)早期慢比快好。
这里所说的慢主要是指,当我们还没有找到可以快速复制且健康的扩张模式的时候。这个阶段慢一点专心把产品做扎实、把口碑做好、把典型客户维护好、把服务做好、把用户黏性做好,这些是最重要的。
反之,盲目的快速扩张带来的一定是虚假的空中楼阁。“烧钱”可以带来一时的爆发,但钱总有“烧完”的一天。倘若那时的企业退订率很高、用户黏性很弱、产品壁垒也不明显,同时又养着一个非常庞大的销售团队,企业将陷入危机,而此前的大规模投入反而为后来者铺了进入市场的路。
回到Box来说,Box的真正快速扩张其实是2011年以后的事,之前的两年Box一共花了不到2000万美金,而之后每年投入超过2亿美金。
(2)深比广好。
对于SaaS产品,如果没有较强的壁垒及差异化价值的时候,会很容易陷入红海竞争。而建立产品壁垒往往深比广有优势,在这方面,Salesforce、Workday、Box就是极好的例证。
产品的广度反而是比较容易被模仿的,在美国上市的SaaS公司没有一家在上市之前是做超过一个品类的,Salesforce也是做得非常大以后才开始向其他品类扩展的。
(3)专注比发散好。
SaaS最终要实现超高的估值和利润所采取的手段是,持续不断地降低平均服务成本。这也是单品类SaaS反而比大而全的平台估值更高、利润更高的原因。
专注让企业将一个产品做到极致,然后快速复制就可以形成大规模的收入了。而企业的产品线多,势必导致研发成本、运维成本、推广复杂度、服务成本全面上升,最后反而成了公司进一步变大的瓶颈。
(4)要善于联合。
“云”未来的价值一定是1+1>2的。越早和其他“云”联合,越能保证自己未来处在核心的云联盟里。
Box早期的成功有一个很关键的要素——它非常积极地与其他SaaS厂商进行联合、产品打通,甚至客户打通。这样做一方面无形中抬升了它产品的价值;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取了很多优质的客户资源,同时让Box在云厂商中的重要性持续变高。
互动问答:
问题1:能否对国外通用型SaaS和垂直行业的SaaS发展趋势做比较呢?在数量方面,行业性的SaaS是否少很多?从规模、市值来看呢?
程远:关于通用性和垂直型发展的问题。其实没有好不好之说,一开始必然是通用型的SaaS先发展起来,而且是离钱越近的发展越快。
但我认为,在未来,垂直型的、行业性的SaaS有更多的市场机会。而且门槛会更高,更少的竞争,更容易形成垄断。行业性的SaaS,市值与规模未必会更小,例如物流领域、餐饮领域的SaaS。
问题2:亿方云在做销售的过程中是自己发力销售还是通过渠道?销售是线上为主还是线下为主?
程远:由于我们所处的品类在国内尚处于早期的阶段,市场教育工作很重要。因此,一开始是通过我们的直销,这便于我们更有效地对客户进行教育。但后期品类较为成熟,而且客户认知度较高之后,渠道会越来越重要。
问题3:To B人才严重不足,既然平台可以联合,人才是否可以共用?尤其是市场推广方面的人才。
程远:正是如此,在这个阶段,各厂商的确是合作大于竞争的关系。当前中国企业服务市场正是极速扩张期(感谢钉钉、纷享销客、微信),绝大部分垂直领域都是市场大于供应的情况。
这个时候并没有所谓竞争对手,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以及自己的进化速度、抵抗诱惑的定力。同时,对于市场空间还在扩大的领域,应该尽力建立产品、服务、销售壁垒以避免未来掉入红海。
问题4:一般而言,一个企业运营平台的时候,大量的普通合作伙伴最多只能拿到其销售额或收入的5%。那么,Box在早期是如何吸引大量合作伙伴的呢?
程远:Box早期的合作伙伴有两种:一种是“大腿型企业”,例如Salesforce, 这种不需要分成,Salesforce是未来建平台找Box合作的;另一种是第三方应用,开放平台。对于这种合作伙伴,Box在之后所采取的方法是很高比例的分成,通过其他应用成为Box用户的,可以享受服务期内较高的分成。
合作的好处和利益是:在Box早期阶段,除了开放平台外,其他的合作都是case by case(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一般合作都是有明显的双方利益诉求的。企业级产品的平台,一般主要是服务超大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的,但和To C的平台概念不太一样。我认为,钉钉、微信企业号这种类型的平台是国外没有的,这是新的机会。
当然,也有不少合作最终会流于形式,变成2VC模式。
问题5:据传Box在市场推广上投入巨资,占收入大部分,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亏损额极高。是否必须采取这种方式呢?这是Box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吗?
程远:Box在2011年之后疯狂“烧钱”,的确为其建立了在这个行业里较深的壁垒和市场份额,但这其中也有不少钱“烧”得效率较低。正因为如此,它上市会受到华尔街的质疑,但这两年它的营销效率高了很多。我认为,它在2011年之后的“烧钱”是必要的,但确实“烧”的过多了。
To B领域中,任何一个品类一定存在一个“烧钱期”,但我认为不应当一开始就“烧钱”,“烧钱”的前提一定是运营指标都已经非常优秀。
问题6:对于SaaS来说,什么样的留存率是较为健康的?指标不能低于多少?
程远:事实上,我不认为指标不能低于多少。但我曾经看过一个报告提出:月客户流失率小于3%时,销售的增长会较晚看到瓶颈。这个流失率包含所有流失的原因,包括客户公司的倒闭等。据我所知,Box最好的时候月退订率差不多仅为1%。
程远,亿方云创始人,浙江大学软件工程学士,卡耐基梅隆大学(CMU)计算机科学硕士;美国最大企业云存储服务商——BOX初创成员、首位华人核心工程师;多次参加北美云存储技术峰会并发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