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泉斩猫公案

真正的中道而行,如果不是悟了道的过来人,很少有人能看懂的。我们看过去那些老禅师,他的喜怒哀乐、杀活纵夺,一般人根本就无法看懂。

比如唐代就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公案——“南泉斩猫”。大家都知道出家人是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绝对不能犯杀戒。但是有一天,南泉老和尚从外面回来,一进到庙子里面,就发现庙子里面东、西厢房的寺僧们正在争吵不休。他很奇怪,就问大家争吵的缘由。有人说了,是为了一只能逮耗子的猫,东厢房的说这猫是他们东厢房的,而西厢房的则认为这只猫是他们西厢房的。实际上呢,寺庙里面一般也没专门养猫,估计是不知哪里跑来的野猫,可能先窜到了东厢房,逮了几只耗子,后来又窜到了西厢房。总之这窜一下、那窜一下的,于是彼此就互相争这只猫的归属权,争得不可开交,结果一天下来什么正事都没做,尽围着猫打转转。

南泉老和尚弄明白后,就让他们把猫交给他,跟着从怀里掏出戒刀,说道:你们都想得到这只猫,好,那你们认认真真回答一句,你们从这只猫上体会到了什么?如果你们谁说对了,这只猫就有救;要是答不对或者没人答出来,那这猫的命就没了!数分钟过去了,众僧皆无语,都搞不懂老和尚啥意思,或者是不敢说,或者是说不出来。老和尚见大家都哑口无言,结果手一挥,就把猫拦腰斩成两截!到了晚上,赵州和尚回来了,他是南泉老和尚的得法弟子,刚进门,就有人给他说,你等会儿最好不要去见老和尚,老和尚今天脾气凶得狠,杀戒都犯了,杀了一只猫。赵州和尚听了不以为然,就跑到老和尚那里请安。南泉见到他就说:白天的事你都晓得了吧?赵州说:嗯,晓得了。南泉老和尚接着说:今天要他们下一句转语,他们都答不出来,所以我把猫杀了。老和尚突然话锋一转,将赵州一军:你也来回答一下吧!赵州和尚听了,将脚上的鞋子脱了,顶在自己脑壳上,转身就出去了。正走在到门口的时候,老和尚追了他一句肯定的话:如果你白天在的话,那猫就有救喽!

这个公案说明了什么?对于公案的内容我们且放在一边。老和尚自有他的作用,他在这件事情上就表现得非常“刚”,非常有决断。他逼拶大家回答这个问题,回答不出来,立马就下手,没有丝毫的犹豫,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刚”。但这是“刚善”还是“刚恶”呢?我们大家看得懂吗?

大家都知道,在禅宗里面,南泉和尚可是一代大宗师啊!他是赵州和尚的师父,现在柏林寺赵州禅茶可是很有名的,传到了日本、韩国,一直流传到今天。禅茶之说,就是从赵州和尚这里来的,而赵州和尚是被南泉和尚熏陶出来的。这样的祖师爷好生了得!但是,他在这件事情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刚”,就太惊世骇俗了。这个公案背后有什么东西?这个我们现在不谈。当然,如果有人能在禅道上慢慢有所体悟,自然也就能品味到这则公案所隐藏禅机。不过,我们今天在这里学《周子通书》,是要从“刚柔善恶”上面去体会。

按理来说,和尚是不能杀生的。前面我们还说到普贤菩萨十大愿的第九大愿是恒顺众生,结果这里南泉老和尚不仅没有随顺众生,而且还更进一步犯了杀戒。这个我们如何理解?是否能体会得到?

其实,真正开了悟的人,他心中是空空如也,他时时处在一种“中”的状态,那么他心念一发,都是因事而发。如果需要他“刚”发,于是就给人很刚的味道;如果需要他“柔”发,那就会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如果需要“恶”,呵呵,猫都杀了,还不恶吗?大家下来可以参一参南泉和尚的这则公案。其实,南泉和尚和徒弟之间的公案,也有很多是给人一种非常优美、自在的感觉,都能启发人的智慧。当你内心真正达到空明的状态,那就不会被我们平常人所感觉到的喜怒哀乐、刚柔善恶所左右,都能收发自如,都能发而皆中节,能够解决问题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