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扑灭部门间的火

总助,在企业日常运营里面,也充当着“消防员”的角色。在企业里面,既有把产品变现的销售部门、也有管理企业日常运作的行政部门、还有保障生产供应的采购部门等等。每个部门的利益以及出发点都不一样。虽然都是为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贡献力量,但在实际的日常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利益上的冲突与碰撞。如何去制衡各方的力量以及去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使得大家都在同一平台上去处理与解决问题,成了老板的一大“头痛事”。总助如何在此发挥作用?能在事情发展处于苗头时就把它“灭掉”,甚至把问题点扭转成管理漏洞的补充与纠正,是对总助的一大考验。

物流公司A是经过流程(基础资料入围、投标、评比)确定的,该物流公司给大客户送货时出现不及时的情况,业务部门被客户投诉并要求其提供整改措施,因此丢了一部分订单。业务部门因此而向采购提出更换物流商的要求,并且采购与业务部门的头“辩论”了一番,各执一词不肯让步。这件事还上升到了老板的层面。作为总助,要做的是马上找到他们了解情况并做调解。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结合公司的流程进行解说,并把采购原则以及服务使用单位的评价标准等跟大家一起探讨。这个过程中,能使双方站在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上去看清问题、找到痛点,从而有效地分析此问题,找到解决办法。通过这个过程,既能解决双方在不同利益下的矛盾,也对公司缺失的流程、制度做了梳理与补充。

各部门由于性质不一样导致其利益不一致,正因为如此,部门间的矛盾常有发生,并且无规律可循,甚至没有前兆。但只要这些矛盾发生了,做为总助就要第一时间去“灭火”、去调解,以免问题往上发展、扩散升级。在处理这些问题与矛盾时,不能仅仅针对单次事件,而是要挖其根源,找到症结所在。调解时大体要坚持3个原则:一是会不会损失公司利益,哪种方法对公司有利?二是有没有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违反的代价是什么?三是问题是否经常出现?如果不是倾向性问题,一般对前两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基本上就有评判结果了。如果是经常出现的问题,估计就是制度层面不完善,那就让双方都静心下来把情况总结一下,写一份情况报告并提出意见建议,为公司制度修改提供科学依据。总助将这情况反馈给老板和公司领导,并建议公司尽快完善制度。在这样客观公正、有理有据、积极担当的调解下,各部门就不会有什么意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