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来,电力公司始终将卓越执行、规范高效的“细胞群”运行模式作为班组的发展目标,这一方面确实为探索“生命体”班组模式奠定了高效执行的基础,但另一方面也存在很多和现在企业发展模式不适应的地方,比如,班组间存在业务壁垒,数据整合和共享不足,缺乏自主性,智能化作业水平较低等等,以上问题可以总结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组织上缺乏横向沟通
传统班组采用的大多是垂直式的金字塔管理,班组之间的协调沟通严重不足,经常出现“班组a--部门A--部门B--班组b”的冗余沟通模式,班组之间无法形成高效的协作途径,导致企业内耗成本激增。
(二)流程上缺乏灵活变通
在流程处理上,传统班组存在缺乏灵活变通的情况,某一环节的延误往往会导致整个流程的脱节,这种串行的组织模式虽然体现了传统班组业务处理的严谨性,但却严重影响了组织的执行效率,导致管理混乱。
(三)数据上缺乏整合互通
目前,地市级供电公司一线班组日常工作所涉及的系统平台有十几个,但真正实现数据互通的少之又少,大量数据存在误差,这不仅影响了日常工作的准确性,同时也是电力大数据资源的一种严重浪费。
总而言之,在缺乏“三通”的整体情况下,传统班组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不适应性展现的越来越明显,班组模式的创新变革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