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鲶鱼效应运用案例

A卖场是一家专业经营高中低档家具的综合性卖场,8000多平方米,是该县最大的自营家具卖场,所经销品牌众多,可以满足高、中、低各个消费层次的顾客的需求。在一个小小的县城,年销售额曾一度做到了2000多万元。可是近几年,A卖场销售额逐年下降,并且下降的幅度比较大(2013年1900万元、2014年1500万元、2015年1100万元)。

按照老板的说法,销售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竞争对手太多了。通过分析发现,竞争对手的确多了,但是市场的需求却是逐年在增长(当地的楼盘近几年迅速建起)。

按正常的思维来讲,A卖场是当地规模最大的家具卖场,其他卖场无论从规模、品牌、管理和知名度上远远比不上A卖场。卖场形象没问题、知名度没问题、产品适销对路,市场需求增大了,为什么销售业绩没有提升反而下降了呢?

真的是由于竞争对手的竞争导致销售额下降了吗?竞争对手真的很强吗?有没有自身的原因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带着这些疑问,我对卖场进行了一次初步诊断。

简单对当地的楼盘和竞争对手调查之后,我就坐下来与A卖场老板进行了几个关键问题的交流。

问1:目前卖场是“坐销”模式,还是“行销”模式?

答:做活动的时候出去走访小区,平常不出去走访。

问2:目前,导购员的平均收入是多少?与竞争对手比是高还是低?

答:导购员一般都在2500元左右,高的时候能挣到五六千,低的也不会低于2000元。导购员收入是我们县的最高水平(讲到此时,老板一脸的自豪)。

问3:目前,卖场一共有几名导购员?老导购有几名,新导购有几名?

答:目前卖场一共12个导购员,几乎都是老导购,都干了好几年了,有几个已经在我这儿干了十多年了。员工很稳定,只有一个导购员才来了一个多月,能不能留下来,还不清楚。我这都是老员工,不像××那儿(竞争对手),员工干几天就不干了!说这番话时,老板也充满了自信,员工比竞争对手稳定让其找到了成就感。

我心里想,竞争对手那里人员如此不稳定,为什么还能销售得不错呢?员工稳定和不稳定跟销售额有直接的关系吗?

问4:有没有定年销售目标和月销售目标?

答:定,每年都定销售目标,前几年都是超额完成销售任务。最近几年都没有完成。前几年好做,现在卖家具的多了,不好做了,有一年销售额2000多万元,大前年1900多万元,前年1500多万元,去年大概卖了1100多万元,今年目标定了960多万元。这不,前半年才卖了300多万元。

我不由得追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今年定了900多万元的目标,比上一年还少呢?今年新交房的小区也很多。

A卖场老板回答:定多了导购员不干!去年就定了2000多万元的目标,结果才完成1000多万元,导购员都完不成任务。所以今年定目标参考了导购员的意见,定了这么多!为了完成今年的销售目标我还制定了奖励政策,完成××,给……

问5:今年已经过半了,才完成300多万元,960多万元的销售目标今年能完成吗?

答:按照目前的情况,够呛。

问6:您觉得问题出在哪里?面对今年的目标该怎么办?

答:我觉得,现在竞争激烈,××那里做得不错,听导购员说,去年他那儿卖得不错,估计有五六百万。

我追问:他那里卖场有多少平方?

答:2000多平方米。

我说:为什么那么小的面积一年卖了那么多?开业有几年了?

答:有3年了。现在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就是他!

我心里想,一个8000多平方米的综合性的卖场居然将一个2000平方米的单品牌的独立店作为主要的竞争对手。不是对手的问题,是A卖场出现了大问题。

我追问:为什么人家能做得那么好?

答:他那里天天做活动,每个月活动几乎不停。我们做活动少,一年就做五六次活动。他们那边的导购员天天走访小区,我们只有做活动的时候走访小区,也有很多导购员就因为走访小区都不干了。他们总加班,我们这边几乎不加班。

我追问:他们的导购员能赚多少钱?

答:他们的导购员应该比我们这边赚得多,但是累啊,他们中午不能休息,我们这边中午还能休息,他们天天加班。

我追问:我们的导购员平常走访小区吗?

答:偶尔也去小区,不搞活动一般不走访小区,导购员都不愿意去。

问7:商场有基本的管理制度吗?

答:有,考勤、基本的规定、奖罚制度都有,这么多年了,实行得不错,迟到、早退、旷工几乎很少。就是偶尔员工闹点小矛盾,比如抢单、分提成等问题。有的嫌赚得少,要求涨工资。当我看了卖场的管理制度后,感觉也没什么大的问题。多年来,无论业绩好坏,卖场都能按时发放工资,很多员工也因为这样,宁愿少赚钱也愿意在我这里干。

当你看了上面的文字,您有什么感想?您觉得,一个做了十几年的卖场,销售额连续几年大幅度下滑的原因是什么?

当你深刻的理解了鲶鱼效应,也许你就明白了,A卖场业绩下滑的根本原因之所在。整个A卖场的员工就是一群生活安逸的沙丁鱼,在吃卖场的老本。年销售1000多万元,共12个导购员,平均计算,每个导购员几乎每月有10万元的销售额。按照家具行业一般的提成比例1%计算,导购员每月的提成大约在1000元上下,再加上底薪和奖金,每月的收入2500元以上,这样的收入在一个县级城市足以生存。导购员几乎不用努力就可以每月获得2500元以上的收入,并且连续几年都是这样。员工就如温水里的青蛙,舒服的很。当销售额下降时,老板为了激励员工就不断加大了对员工的奖励,可以说在销售额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员工的收入也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

当员工的工资与竞争对手看齐的时候,销售业绩却没有看齐,员工等于旱涝保收。

当外部环境恶化,需要员工战斗冲锋的时候,温水里的青蛙能跳出来吗?能动起来吗?往往很难。

如何让员工动起来,让整个团队有活力呢?

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找到这一群沙丁鱼型员工的竞争对手:鲶鱼。放几条强势的鲶鱼进入A卖场的团队,打破固有的内部平衡,团队自然就会好起来。多年来,A卖场没有进新人,把自己的团队变成了一群安逸的沙丁鱼,变成了温水里的青蛙。业绩不升反降就是这个原因。

我给这位老板的建议是,高薪招聘几个鲶鱼员工,打破鱼池固有的平衡状态,让鱼池中的鱼动起来。结果,这家卖场用9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上一年度全年的销售额,当年业绩就实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