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一场别有用心的“去中间化”运动

开篇中提到的XX二手车直卖网。这个号称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网站,真的没中间商吗?

他们自己恰恰就是中间商!只不过改了个名字叫“平台商”,收取的费用不叫差价叫“佣金”,就能忽悠我们。

头些年,大型零售商在倡导渠道扁平化,一旦他们的终端销量起来,就原形毕露了,各种进场费条码费陈列费DM费,接踵而至,逐年升高。这些年有点消停了,是因为一个更大的“平台商”诞生了。

现在的大型电商企业,他们也管自己叫平台商,号称不挣差价。

事实上,他们才懒得挣表面的差价呢,挣那个累死累活还要帮你卖货。他们挣得比表面的差价狠多了,还要旱涝保收:你企业入住,花钱;入住之后要推广,花钱;打广告,花钱;支付也要通过我。至于你在我平台上是死是活,关我什么事!上面提到的百草味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不挣差价,收平台费,钱挣得又多又光鲜又稳当。

相对于传统的中间商来说,这种平台式的中间商,带给企业的负担更重,价值却更小。但由于形成了平台垄断,很多企业又绕不过去,苦不堪言。

经销商不必妄自菲薄,你们是实现商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源泉”(科特勒语),你们为市场奉献了真正的价值,一定可以获得市场的回报和认可。只是,在营销环境的变化下,需要做一些手法上的改变而已。

而品牌商要经营好,一定要充分调动中间商的资源和积极性。绝不是简单的凭直觉拍脑门,搞个渠道扁平化。渠道信心受挫,渠道体系混乱都很难恢复,扁平化的陷阱一旦掉入就很难爬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