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常常会以“孩子还小不懂事”“小孩不要管大人的事”“担心影响孩子学习”等借口,有意无意间划定一些不让孩子知道或者参与的事情和话题范围,甚至将有些话题列入不可触碰的禁区,这些情形本质上都是家长执拗观念和认知的具体表现——作者尊重每一个个体都有保护自己隐私或者秘密的权利和自由。
但是,在一个家庭中,本该让每一个家庭成员都知晓的信息,或者已经引发了孩子好奇或者不安的事情,作者还是坚持认为,应该秉持坦诚、积极和信任的态度,向孩子开放那些所谓的“秘密花园”。
下面就两类几乎在所有家庭中都会发生的事情,谈谈作者的看法和做法:
一类是关于性的话题。
虽然现在不再像以前那样“谈性色变”了,但是,据作者的观察和了解,仍然有很多的家长在面对孩子涉及性的问题的时候,还是以模棱两可,甚至胡编乱造的回应方式搪塞、糊弄孩子。这样的做法,至少有可能引发以下不良后果,包括:
第一,有可能引发孩子对家长的不信任。
因为家长的闪烁其词,有可能会被孩子理解成对其的不信任——要知道,任何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任都是双向互动的。
第二,有可能引发孩子更加强烈的好奇心,从而寻找其他一些不正当的渠道或者方法去获得满足。
要知道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孩子有着更加广泛、丰富而且不被家长所控制的获取各种信息的渠道,如果孩子的好奇心无法在家长那里得到满足,就一定会想方设法寻找其他的途径。
第三,如果孩子没有得到关于性的正确、科学的认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尤其在青春期阶段,很容易陷入惶恐不安的负面情绪中,严重的还有可能遭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作者从来就没有回避过孩子关于性的问题,包括“我从哪里来的?”“为什么男孩子站着尿尿,女孩子就要蹲着?”“为什么爸爸、妈妈就要睡在一起?”……除了正面肯定孩子能够问这样的问题之外,我都会非常正式,并且孩子能够听得懂的表述,向孩子做出正面回答。
记得女儿上小学三年级期间,在阅读《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书的时候,第一次看到阳痿这个词,就问我什么是阳痿?当我非常坦然地跟她解释完之后,她还继续追问说:“爸爸,你阳痿吗?”除了非常肯定地告诉她不会之外,还顺便向她解释了,如果爸爸阳痿,她就有可能不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原因……所以,当女儿青春期来临,出现痛经的症状,她也能够非常坦然告诉我,包括后来有人追求她,或者她有点喜欢哪个男生,都能够非常坦诚地与我们交流……建立了这样的亲子关系,难道不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吗?
另外一类就是夫妻间有分歧,甚至吵架的事情。
本来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但是,很多家长却在孩子面前刻意掩饰——作者当然反对当着孩子的面大吵大闹,除非夫妻双方都有极为高超的演技,否则,吵架之后的那种低落、负面、糟糕的情绪,无论怎么掩饰,孩子还是能够觉察出来,只是很多时候,孩子因为不敢惹家长生气,假装不知道而已。于是,家长出于“善意”的隐瞒,就有可能让整个家庭都陷入一种小心翼翼、沉闷压抑的氛围之中,与其这样,不如坦诚告诉孩子真相,也许会产生更为积极的正向效果,至少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如果不是因为孩子教育问题而吵架,让孩子知道父母吵架不是因为他的原因,能够有效释放、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也能够让孩子了解更多的经济状况或者人际关系状况,让孩子从小建立“我是家庭重要成员之一”的存在感。
第二,即便夫妻吵架是因为在孩子教育的理念、方法上产生了分歧,正好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看看孩子更愿意接受什么样理念和方法,以便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善,从而与孩子建立更好的沟通、交流模式。
所以,坦诚、主动地向孩子开放家长的所谓秘密花园,肯定利大于弊,也是家长放下执拗的重要表现之一。当然,方式、方法及时机的把握也很重要,这需要家长深入了解孩子的个性特征,并抱持对孩子充分信任、期待孩子与家长一起共同努力,营造家庭幸福的积极态度。
综上所述,关于开放家长的秘密花园,可以用这样一首打油诗来概括:
孩子本是一家人,何苦刻意立屏障?
看似呵护藏善意,却生好奇和迷茫;
放下执拗坦诚待,秘密花园来开放;
积极参与同改善,家庭幸福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