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的终极性和永恒性

下面说“白刃可蹈”,就是在刀锋上跳舞,实际是指中国历史上那些舍生取义、勇于牺牲的人。且不说古代那些正气凛然的民族英雄,比如岳飞、文天祥、史可法等人,就是从近代中国革命史来看,中国共产党人中间,也涌现出了一大批能够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

在我们小时候,老一辈经常教导我们说:“头可断,血可流,革命意志不可无”,这个革命意志,就是从古至今的仁人志士给我们留下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光荣传统。按照鲁迅先生的话来说,这些人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但是,按照孔夫子所心仪的中庸之道的标准来说,“白刃可蹈”虽然很了不起,但是,还是不能打最高分。为什么呢?“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这些虽然了不起,但毕竟是有为之法,是可以尝试以为之的。但是,“中庸不可能也”,要想完全达到中庸的标准,这个太难了,因为中庸是无为法。

前面我们讲过,大道平常,它太平常太普通,而且是“不可须臾离也”,人人现成,人人都可以体会。但是,正因为这个平常、普通、人人可为,恰恰才最难做到。你想求道,道岂能求得?你想离开道,也是离无可离,无可逃于天地之间。所以,禅宗说“平常心是道”,关键就是我们这个心,很难平常下来,以至于感受不到大道。真正的得道,是得一个平常之心,说一个“得”字都已经不可得了,应该是回归到平常之心。中庸之道体现的,就是不偏不倚、无私无畏、无为无不为,既不能过,又不能不及。

以前我们讲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时,说过要随时踩在太极图一阴一阳相交的那条线上。这个非常难啊!当然,你要是去天府广场,去踩那个画在地上的太极图,那没有问题,它只是一个符号标记而已,不是真正的太极图。真正的太极图在哪里?是什么样的?它是无形无相、无处不在、变动不居的啊!

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任何关系,都可以用这一阴一阳的太极图来表达。我们做每一件事的时候,能不偏不倚地踩在一阴一阳的交界线上吗?我们对待每一个人,能始终保持不亢不卑、中正不倚的态度吗?而且,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件事、交往的每一个人,都会随着时间的流动展现不同的变数,在这个不间断的变化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得清阴阳吗?能够在这变化无穷的阴阳之间,找到自己最恰当的位置吗?真的很难很难!一个人在一定条件下做到“喜怒哀乐之未发”的状态,这个似乎容易一点;但要你随时能够“发而皆中节”,这个就太难了,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儒家看来,中庸是人类在精神追求上的永恒目标、最高境界。中庸之道,是大人君子所应该践行的根本法则。正因为中庸具有终极性和永恒性,所以才会激发有志之士的不懈努力,向这个终极目标接近。如果是一个可以预期的目标,是一个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境界,那就不能成其为最高典范和最高境界。

所以,只有达不到,才是最高的;中庸虽然达不到,想离开它却也不行。怎么办呢?除非你真正悟道、得道,真正体悟到“烦恼即菩提,路途即家园”。你走得再远再累,都从没有离开家园半步;你每一次的举手投足,都意味着是终极、是永恒。只有找到这种感觉,你才会豁然通泰,才真明白什么叫“平常心是道”。不然,你永远会觉得中庸是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