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你以为的“好产品”可能只是“半成品”

通过鹿得的案例,我们再来看生产型企业做营销的几个槛。

通常人们认为:生产型的企业产品不错,能够在海外竞争中立足,或者被大品牌看中做OEM,往往产品本身、技术、生产、品控等方面过硬,可能在某些方面行业领先甚至全球领先。在国内市场做不好,往往是因为缺少销售网络。

这是绝大部分生产型企业转型中都会掉入的“陷阱”,也是企业无法成功转型的最普遍原因:生产型企业最根本的问题,恰恰就是产品!

肯定有人不服:明明我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都得到了认可,证书一堆荣誉一把,凭什么认为我们产品不行呢?

不得不承认的是,多数的生产型企业在生产、品控、技术、研发等方面有很多可称道之处。但这只是一个从制造业角度衡量的产品,产品的各项参数领先、物美价廉、荣誉等身,但在产品定位、消费者使用场景、产品与销售渠道的复合度、品牌形象、信息传递与目标消费者的契合度上,却是一片空白或是模糊不清。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目前多数生产型企业拿来开拓市场的产品,只能算作无定位、无形象、沟通不清晰、场景不明确的“半成品”。

这样的半成品,在开拓国际市场或给人做贴牌时,由合作伙伴做了,他们是真正的品牌运营商。

而当你直接面对市场时,只是一个工厂角度的“半成品”自然就四处碰壁了。

这是生产型企业做市场的核心问题,一旦这个解决了,其它都迎刃而解。

难点是老板理念的转变,不讳疾忌医,不急功近利。抛弃原来的贸易型思维,摆脱固有的路径依赖和思维模式。原来成功的经验,往往是转型最大的阻碍。

不要老幻想某个“大商”过来买自己多少产品,可以帮自己销售多少。扎扎实实从营销4p一个一个做,能够把生产做好的老板一定是聪明人,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有所作为的,更能在国内市场做好,鹿得的项老板就是证明。前段时间跟项总聊起,他说正开发一款新产品,从产品理念、品类趋势、消费者利益等各个方面,都分析的井井有条,完全是一副市场专家的模样,对此,老苗深感钦佩,对这个新品也信心十足。

而另外一个很明显的“问题”——生产型企业没有销售网络、没有销售团队。这其实是个伪命题,市场还没开始做,当然没有国内的销售网络。这不是问题,而是当下的现状。

如果有“江湖术士”跑来跟你说,要集中多少资源来建立营销网络,那基本就是个大忽悠。如果再有甚者,说自己在某某渠道系统有“关系”,可以获得十分优惠的条件,那基本就是“骗费用”、“骗铺底货”或者其它销售条件的。

产品的营销策划一旦做好,再把和渠道之间的顶层设计做好,建立销售网络是水到渠成的事:鹿得医疗的五个销售人员,在没投入一分钱广告的前提下,用一年的时间,建立了一个有一两百家经销商、几千家药房、医疗器械专卖店的销售网络,一个医疗器械展也签约了十几家客户。

过了产品关,再过渠道关。完成了这些,恭喜你:生产型企业的前期升级也就基本完成了。后面还面临着跟其它国内企业同样的问题,品牌打造、产品升级、渠道优化、消费者沟通,一个个按钮按下来,一步步打怪升级,营销的乐趣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