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同样的问题,因为动机不同,企业所选择的解决方法也不同,所以,当遇到困难、感到迷茫时,那些投机客就开始动摇了。
因为当初进入农业领域时带有很大的投机心理,它们的一切行动以眼前利益为导向,而忽视长远发展战略,所以它们更容易陷入经营困境。
首先,战略的缺失致使它们从一开始就没有清晰的目标和愿景,对未来的发展规划不足,路径选择不明确,每走一步都是见机行事。尤其在产品选择、经营模式方面,属于是见招拆招,随行就市,对品牌的运作也仅限于它的商标价值,企业没有进行发展规划和路径选择,就不能预估风险和困难,不能把握市场机会与自身能力的关系,在经营过程中会经常遇到困难。
其次,投机心理作祟,浮躁心理影响企业的运作过程。尽管在实际运作中,企业也会在各方面做积极尝试和努力,但几乎都是浅尝辄止,遇到困难轻易掉头,不懂得坚持也不愿意坚持。所以就难以做强、做大,只能产生极少的实效价值,结果就是浪费资源。
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发展无法完成更多的原始积累,诸如在技术水平、团队能力、品牌价值和模式探索等。所以,几年时间下来,再回头去看,除了企业老板变富外,其他的还是最初模样,公司一直在原地踏步。
因为严重的投机心理导致企业在进入农业领域之前对行业认识不足,例如,不能预估农业投入与产出周期,不能适当的匹配各项资源与实际价值。农业本身价值链长、环节多,很多企业的规划是全产业链,往往刚开始满怀信心的往前迈了几步,最后都坚持不下来,甚至烂尾,资源开始捉襟见肘,进退两难,更不用说实现成本管控和效率管理了,企业生存都成了问题。
所以,做农业,无论规模大小、时间长短,必须回归初心。发展战略要理清思路,找准方向,选择与“自身能力和资源”匹配的发展模式,拟定合理的发展目标,才能逐步走向良性运转的轨道。
企业发展如果没有战略支撑,很容易陷入老板追求个人喜好和个人满足的窠臼,最终变得华而不实,缺少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