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成品交付周期规划与实现

学习目标:

1.了解如何基于客户需求,内部运营周期,供应商交付周期等因素制定合理成品的交付周期

2 了解如何通过成品库存,原材料安全库存,生产经济批量等关键供应链决策来实现承诺的成品交付周期

行业案例:3家家电品牌企业的不同成品交付模式

这三家企业都是我服务过的企业,最大的一家H企业是大家电企业,年产值超过1000亿,另外两家是小家电企业,产值也超过50个亿。

M企业采用的是月计划模式,N月的15号前接收的经销商的订单,在N+2月逐步交货给经销商。

J企业采用的是月计划模式,N月的15号接收经销商的订单,在N+1月逐步交货给经销商。

H企业采用的是周计划模式,N周的周1,2接收经销商订单,然后N+1周组织生产,N+3周的周五前将产品发货到经销商的全国指定仓库。

这三种模式哪种更好呢?从经销商角度看,H企业的产品交期是3周,J企业的产品交付周期是4-7周,M企业的产品交期是8-11周. 交付周期短可以降低经销商的库存资金占用,同时在市场波动时可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这几家企业都是生产家电产品,产品复杂程度相当,为什么会存在这么大的差异呢?并不是M和J不想缩短交期,而是其供应链管理能力达不到。

家电的零部件中有一些长周期产品,供应商交付周期长达6-8周,其中包含了供应商物料采购,生产,运输三个周期。

M企业是接到订单后,先是内部评审,然后分解物料需求给供应商,要求供应商确认交期,然后再加上内部的装配,质检周期,N月的15号接到的订单,20号左右才能完成订单评审流程,需要N+2月的第一周才能交付产品给经销商。 在这么长的交付周期内,经销商很容易出现断货或者滞销。

J企业的模式是将产品分为常销和配销,常销产品所需的物料要求供应商提前备库,因此每个月15日接到经销商订单后,会先组织常销产品的生产,在N+1月的1,2周就可以提供常销产品给经销商,配销产品的交付往往会放在N+2月的3,4周。

H企业的模式是提前给供应商提供13周的滚动预测,4周以内的预测的部件要求供应商做好部件成品等待H公司下达订单,5-8周的预测订单要求供应商提前进行物料备库。H公司这种供应链模式缩短了经销商的交付周期,对市场波动的响应更好,但带来了潜在的零部件呆滞的风险,需要做好部件的通用化设计,材料的标准化以及产品出货预测这三个方面的工作,这需要销售,设计,采购,计划等几个部门一起有机协作才能实现。而M企业的这种交付模式更多的是用于装备制造企业,完全按客户订单进行,不进行成品预测和物料备库。 J企业这种交付模式是需要销售和计划就常销/配销产品进行划分,并对常销产品提供3个月的滚动预测。

从上面的行业案例中可以看到,企业的成品交付周期充分体现了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是企业竞争实力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