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批儒墨学说之无据

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乐之儒。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墨,孔、墨不可复生,将谁使定世之学乎?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皆自谓真尧、舜,尧、舜不复生,将谁使定儒、墨之诚乎?殷、周七百余岁,虞、夏二千余岁,而不能定儒、墨之真;今乃欲审尧、舜之道于三千岁之前,意者其不可必乎!

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故明据先王,必定尧、舜者,非愚则诬也。愚诬之学,杂反之行,明主弗受也。(出自《显学》)

孔子死后,其弟子后人对其学说理解、侧重、发挥有差异,分为了八个支流;墨子死后墨家则分为了三个支流。儒墨的各个支流之间取舍不同,都说自己才得了孔子、墨子的真传。孔子和墨子已经不能复生,那么到底谁来判断他们的真假呢?

同样孔墨都说自己是继承了尧舜之道,他们取舍也不同,都说自己才得了尧舜真传。尧舜已经不可复生,那么到底谁来判断他们的真假呢?

商周距离现在(指韩非子所处战国末期)有七百多年,虞(传说中的朝代)、夏距离现在有两千多年,尚不能判定儒墨学说的真实性;更何况现在还想弄清楚三千多年前的尧舜之道呢?想来是不可能确定的!

不用事实加以检验就对事物做出绝对性判断,那是愚蠢;不能做出绝对性判断就引为依据,那是欺骗。所以大张旗鼓宣称先王之道,绝对地肯定尧舜的一切的做法,非愚即骗!这种愚蠢骗人的学说,,不能自洽的做法,英明的君主是不接受的。

【解】:

韩非子从儒墨学说自身的的不可证性,批判它们不可信。

实事求是地讲,这段所论重视可“参验”性,还是比较有科学精神的。现在人写学术论文,引经据典必须要注明所引所据的出处,即是所谓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