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童婚制、嫁妆制、寡妇殉夫制等形形色色的婚姻陋习,时至今日,依然故我,历久不衰,骇人听闻。
印度自古就有早婚和童婚的习俗,这一陋习一直延续到现在,根深蒂固。印度古代的《摩奴法典》规定,女孩早婚是一种宗教义务,它明确写道:“女儿要在8岁至12岁完婚”,“30岁的男子应同12岁的幼女结婚,24岁的男子应同8岁的幼女结婚”。《高德姆宗教经》和《拉希沃拉衍家庭经》也认为,女孩子在月经来临之前,应把婚事确定下来,谁不这样做,谁就是罪人。让女儿月经来到之前结婚,父亲死后可以升天。《梵天往世书》中提到,幼女4岁以后可以结婚。
中古时期,由于外来异族的入侵和种姓之间的疆界划分,父母争取女孩早嫁,以保持处女的纯洁,早婚的年龄一般为七八岁。印度教徒特别重视女子的贞洁,认为在女子性成熟之前结婚,是保持贞洁的最好办法,今天,印度妇女仍信守贞操制度,绝大部分新娘在新婚之夜仍是处女。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女孩婚龄为八九岁,但在婆罗门种姓之间,童婚盛行,女孩早在三四岁就结婚。19世纪后期,童婚普遍流行,女孩只有一两岁就结婚了。
即使在现代,早婚仍然是普遍现象。根据印度国家调查统计,印度妇女平均结婚年龄的记录是:1925-1931年为12岁,1931-1941年为14岁,1941-1951年为15岁,1951-1961年为16岁。印度国防部发现,在印巴1965年和1971年的两次战争中,印方因士兵阵亡而遗留下的寡妇,大多数年龄在15岁以下。
1984年3月11日的《印度时报》报道,现在每个月都有成千上万的儿童结婚,最普遍的年龄是:女的9岁,男的9~11岁。而在北方邦的东部,女孩的婚龄为5、7、9岁,男孩为7、9、11岁,他们都采取单数,回避双数年龄,认为双数不吉祥。在保守落后的家族中,童婚更为流行。
1984年4月,在拉贾斯坦曾公开举行集体童婚。在一个吉祥的日子里,一天就有1万对童男童女结婚。这一天,许多将成为夫妻的儿童,有的还在妈妈的怀抱里熟睡,一些醒着的儿童在周围玩耍,大多数儿童新郎新娘是用马驮或由大人抱着来到举行婚礼的地点。在帕蒂亚拉的一个婚礼上,人们看见新郎正在摇动着玩具,而新娘正在泰然自若地吸吮着自己的拇指,有的新娘是一岁零三个月,新郎比她大几个月。
在2001年至2011年的人口普查期间,印度城市地区男孩和女孩在法定年龄前结婚的比例不断上升。印度2005-2006年进行的一次全国家庭健康调查显示,22.6%的女性16岁以前结婚,44.5%的女性16~17岁间结婚,2.6%的女性不到13岁结婚。在2011年的人口普查中,约67%的童婚发生在农村地区,33%的童婚发生在城市地区。
童婚的盛行不仅影响儿童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危及民族生存和国家利益。女孩过早结婚、怀孕、生育,身心健康受到很大摧残,不少人因年龄幼小分娩而造成死亡,据统计,印度每年平均有25万女子因过早分娩而死亡。此外,女子在还不懂事的年龄就背上沉重的生育子女的负担,无法走出家庭接受教育和从事社会活动,从而使她们的社会地位低下的局面难以改变。
嫁妆制也由来已久。《摩奴法典》规定:“媳妇如能带来充足的财富,女性受到尊敬,神就喜悦。一切愿望幸福的男人,应该不惜一切代价继续供给女儿各种装饰品、衣物及食品”。这便是嫁妆制的起源。经过世世代代的演变,嫁妆制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性而必须恪守不渝的习惯,成为印度社会的一大罪恶,成为导致妇女悲惨命运的重要根源之一。
妇女出嫁必须陪嫁,嫁妆的数额与日俱增。一个目不识丁的农业工人要求10万卢比的嫁妆,一个有身份的国家公务员要求几百万卢比的嫁妆,除衣物首饰外,还增添了电视机、摩托车、汽车、别墅等高档消费品。有的新娘因陪嫁少,过门后受到夫家的种种嘲弄和折磨,甚至被丈夫和公婆活活烧死。也有的由于忍受不了夫家的虐待和凌辱而自杀身亡。有的甚至结婚多年,已经是几个孩子的母亲,终因娘家无力补偿嫁妆而被迫致死。嫁妆成了一些人敲诈勒索和发财致富的途径,他们故意屡屡烧死新娘,以此榨取钱财。嫁妆制像洪水猛兽一样,成为印度妇女最大的威胁。
图7-5 嫁妆匣
据1983年6月10日合众国际社报道:“在印度,每年因对嫁妆不满而烧死妇女的案件达3000起”。印度内政部长向议会上院报告称,从1983年12月1日到1984年3月31日的4个月内,仅在德里一地,烧死已婚妇女的案件共达228起。从1984年1月1日到3月31日的3个月期间,向警察局报告的烧死妇女案件共914起,德里反对嫁妆小组的一位官员说:德里一年就烧死妇女690人。一个妇女组织的负责人称:在德里每天至少发生两起烧死新娘的惨案。1990年全印度共有将近5000名新娘死于嫁妆制,其中878名证明是被谋杀的。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010年2月27日报道,印度国家犯罪统计局近日称,2010年印度发生因嫁妆不足而烧死新娘的事件达8391起,这意味着每90分钟就有一位新娘被杀,10年前每年这样的惨剧只有6995起,而到2007年烧死新娘的案件数量却攀升至8093起。2012年,有8233名印度妇女因为与嫁妆相关的原因而丧命,平均每小时就有一名女性因嫁妆被虐杀!死亡女性绝大部分是年龄在18~30岁之间的年轻女性。
这些嫁妆惨案大都因“证据不足”或所谓“厨房事故”而不了了之。因为嫁妆谋杀案的作案者是新郎及其家人,他们因催逼更多的嫁妆而起谋杀之心,作案后往往制造诸如厨房失火等伪装现场,以逃避法律的惩罚。从下面几个具体事例中,可以看出法院对此类案件处理的概况。
1980年12月1日,新德里发生了一起震动全国的火烧孕妇的惨案。怀孕8个月的21岁妇女苏达,因为娘家无力支付而在婚后拖欠婆家的3000美元的嫁妆费,她的丈夫库马尔用煤油淋在她的身上,把她锁在屋里点火焚烧,她的嚎叫声惊动了邻居,被抢救出来送入医院后不久死亡。初级法院的法官阿格瓦尔判决,对烧死苏达一案的3个被告即死者的丈夫、婆婆和小叔子处以死刑。这是印度法院有史以来第一次对因嫁妆烧死妇女案的罪犯判处死刑。然而,德里高等法院否定了原判:重新判决3个被告无罪,理由是证据不足,索要嫁妆是印度教的风俗习惯。
1981年3月25日夜晚,在新德里,年轻的南妮因婆家的嫁妆要求未能得到满足而被烧死。南妮的哥哥向上百名示威群众控诉说,他妹妹经常受婆家人的殴打、威胁和虐待,婆家要一个冰箱、一台电视机,还提出要分享她祖先的遗产,当这些要求未得到满足时,他妹妹被婆家人淋浇汽油点火烧死,婆家人却狡辩说是事故着火。示威者要求当局逮捕罪犯,但无下文。
1983年2月10日,18岁的大学一年级学生妮兰同一个商人兼高利贷者结婚,婚姻是妮兰的父亲和舅舅安排的。结婚时妮兰的父亲花费了5万卢比,但婆家进一步要求给一辆摩托车和一笔现金。妮兰已经怀孕2个月,她妈妈打算在妮兰生孩子的时候再赠送礼物,但婆家无休止的虐待迫使妮兰向父母不断诉苦。父母的回答是典型的老一代人的说法:“女人在婆家总是要受苦的”。他们教妮兰学着适应婆家的生活。妮兰还谈到她丈夫同26岁的继母关系不正常,而妮兰的母亲却说:“母亲同儿子睡觉完全是正常的”。6月8日,妮兰被婆家烧死,妮兰的父母控告婆家谋杀。但是,妮兰父母的控告也只是作为一次控告而已。
1974年5月,16岁的德里中学生凯塔按照祖父的遗嘱,嫁给了附近一个农户人家。凯塔的父亲雅达夫为举办婚礼花去了4万卢比,而他月收入仅345卢比。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在婚礼前15天,凯塔的父亲雅达夫已经给新郎家送去了大部分嫁妆,包括1万多卢布现金,在新德里超级市场采购的手表、毛料衣服、大型铜器皿等。按照习俗,凯塔要到一年以后才能去婆家,再完成第二次婚礼。在这一年期间,她父母需要进一步投资以巩固加强女儿婚姻的基础。
1974年9月,在一个节日里,凯塔家给婆家送去一船粮食,这一年缺粮,她家是唯一的女儿家送粮食去的。在几个月内,凯塔的全部嫁妆被公公和婆婆分给了别人。到第二次举行婚礼时,凯塔娘家陪送的嫁妆已经没有了踪影。婆家又索要一个吊装电扇,凯塔的父亲以村中无电为由予以拒绝,男方立即改换要求,为他们打一口机井,女方照办了。
在婆家,男人们先吃饭,还对凯塔做的饭加以指责,当凯塔同其他妇女一起坐下吃饭时,她们粗暴地鄙视嘲笑她的种姓,她必须按她所属种姓到院子角落垃圾桶前去吃饭,她含着眼泪忍受了这一切。她丈夫的弟弟们戏弄她,奸污她,为此,她向丈夫抗议,向婆婆和公公告状,但她公公也想奸污她,反而说她勾引他的小儿子们。
几个月后,凯塔的父母在经她公公和丈夫曼坦同意后,将凯塔和曼坦接到了德里。凯塔的父母为曼坦找了一份工作,并把他们两间一套的房子给曼坦和凯塔住。然而,曼坦享受着丈人家为他提供的住房、口粮、礼物和工作,却野蛮地殴打凯塔。曼坦的家人对他住在德里不满,认为是凯塔唆使他离开了家,并不断写信给曼坦,将曼坦和凯塔叫回了乡下。
回到乡下后,凯塔经常遭到毒打。接连6天,邻居没有看到凯塔的影子。1977年7月10日凌晨3点,连呼救命的凄惨尖叫声划破了农村的宁静。邻居们聚集在曼坦家门外喊叫,但好久没有听到院内的反应。不久,曼坦的父亲出现在凉台上,用手枪威胁群众离开。上午10点,村民100多人破门进入院内,只见凯塔直挺挺地躺着,火焰已经烧毁了她的面颊和头发,但手脚还完整。
据说,凯塔的婆家人在她睡着的时候,用火把烧她,她翻身靠墙避火而未烧死。婆家人又用500卢比收买了一个江湖医生,给她打了毒药针。但是,许多村民发誓说,当时凯塔还在呼吸,就被放在木柴堆上火化了,当时是11点。就这样,凯塔最后被烧死了。之后,凯塔的公公向当地警察局进行了登记,写道:一个青年女子名叫凯塔已经死亡了。这样就算了结了这一惨案。
据媒体报道,印度拉贾斯坦邦一名30岁女子2015年1月嫁给丈夫后,被要求交出5.1万卢比(约合5018元人民币)的嫁妆,但因没有能力负担,竟被夫家在额头和手臂刺上脏话,更遭丈夫及其兄弟轮奸。报道称,受害女子表示,她在2015年1月嫁给丈夫后,就经常遭丈夫和公婆虐打,甚至被要求交出嫁妆,但娘家的经济能力根本负担不了。警察瓦希德称,夫家人上个月把这位女子迷昏后,在她身体刺上好几句脏话与侮辱的字眼,丈夫甚至伙同兄弟轮流性侵她。从那时候开始这位女子就搬回家和父母同住,虽然尝试把刺青清除掉,但现在仍留有痕迹。据报道,目前警方正调查事件,暂未采取拘捕行动。
据英国《每日邮报》2017年8月报道,印度24岁女子帕温德•考尔因嫁妆纠纷被丈夫家人活活烧死,让人惊愕。这对夫妇的婚姻完全出于两人自发结合,并非包办婚姻,结婚时女方并未给嫁妆。两人婚姻一直很美满,直至四年前,帕温德•考尔生下一子后,她的公婆开始向她索要钱财。据女方家人表示,2017年7月她因和公婆家的嫁妆纠纷回到了娘家。然而当她返回公婆家去整理她儿子的衣服时,被夫家人袭击了。其丈夫古尔恰兰•辛格和他的兄弟及父亲都将面临逮捕。
印度寡妇命运之悲惨,可以说为世界之最。妻子一旦丧夫,变为寡妇,就等于失去了做人的权利,被视为不祥之物。她们被视为家中的负担,不得不忍受全家人的各种冷遇和责备,牛马一般地从事各种繁重的体力劳动并且受到种种虐待。她们在社会上受到排斥,被人厌恶,不准享受一般已婚妇女的各种权利和待遇,要过禁欲生活,不能穿花色衣服,不能佩戴首饰,把头发剃光以示与常人有所区别。
更甚者,印度教严禁寡妇再嫁。印度教教规和习俗将贞节视为妇女最崇高的美德,规定“妻子一旦与丈夫结合,就是永远的结合,即使丈夫已经去世,也永远不能与他分离”。一个女人今生只能结婚一次,不论是一个20岁因战争丧夫而守寡的妇女,或是一个12岁的处女寡妇,或是一个幼时订婚的婴儿寡妇,都要坚持贞节守寡至死,不准再嫁。
有些寡妇逃离家庭,奔向恒河岸边的神圣之城贝拿勒斯(现名瓦拉纳西)。印度人认为,恒河的水是从天上流下来的,在恒河里沐浴可以使灵魂圣洁,在恒河边死去,灵魂可以直升天堂。在贝拿勒斯的恒河岸上,有一座“寡妇之家”,住着来自印度各地,等待早日死亡的许多寡妇,其中有些人还非常年轻。
对寡妇最为残忍、最为野蛮的风俗是“萨蒂”制度,即寡妇自焚殉夫风俗。这一习俗认为,寡妇为了表示对丈夫的钟爱和忠贞而牺牲自己,在丈夫的火葬堆中实行“萨蒂”殉夫,是妇女至高无上、无与伦比的高尚行为,这样她就获得升天的机会。反之,如果她动摇,怕火烧死,她就留在人世度过凄惨的一生。
图7-6 萨蒂制
时至今日,在印度发生“萨蒂”的事件,仍然时有所闻。如1980年8月30日,在拉贾斯坦邦西卡尔县的贾德利村,有一个16岁的寡妇自焚殉夫。在高高的柴堆上,安放着一具待焚的男尸,他的遗孀身裹她结婚时穿过而仍然崭新的纱丽,她的头顶由前向后用朱红颜色分发。她两手合十,走上柴堆,周围的人点燃柴火,不久,火借风势,两具尸骨在烈焰中发出爆裂声,数以万计的围观者向火中投放鲜花。这样,女方家庭和当地居民都由于出了一位贞节烈女而引以为无上光荣。
这一消息传遍了全印度,这个村子成了人们赞美和崇拜的对象。12天过后,成千上万的人涌到这位烈女殉夫自焚的地点,观看用牛奶浇凉骨灰并堆上椰子的仪式,当地官员也赶来参加仪式,这位烈女殉夫自焚的地点成了一个圣地,受人朝拜。不久后,一群妇女在德里举行游行,支持和保卫她们的神圣传统“萨蒂”。
1987年,印度拉贾斯坦邦一村庄有位18岁少妇鲁普·坎瓦尔被逼自焚而死,印度全境掀起抗议风潮,为此印度政府曾修订防止寡妇殉葬的法律,违者将遭到最高7年监禁。
随着现代印度女性意识的不断提高,寡妇自焚殉葬的传统受到了许多批评,印度官方也表示反对,但寡妇殉葬仍时有发生。2015年,印度北方邦一个35岁的妇女就被逼为夫自焚殉葬,数百名村民围观了这一过程,都见死不救。
2018年1月,大名鼎鼎的桑杰•里拉•布汗萨里导演耗资21亿5千万卢比拍摄的一部赞美寡妇自焚殉夫的印地语大片《帕德玛瓦蒂王后》在印度上映,该剧中对自焚戏的美化,可能反映出很多印度人在潜意识里对寡妇自焚殉葬的肯定态度。反对寡妇殉葬在印度只是一种政治正确性,并没有真正深入每一个印度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