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3月18日周二晚19:00
专家:林朝宇,工商管理硕士,认证供应管理专家CPSM,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MCSE,认证ISO9000内审员。曾就职于戴尔、惠普、威图等跨国企业,擅长供应链管理、质量保证,价值工程,以及流程再造与组织转型等。结合时代背景开发了穿越生活与职场火线四大模型:职业重塑(Career Reshape)、组织赋能(Org Stregnthens)、财务健康(Finance Independence)与提前退休(Retire Early)。简称CROS&FIRE。
主持人:张本心,识干家(博瑞森图书)创始人&总编辑,22年管理图书策划出版经验。
访谈主题:低成本复制大厂采购供应链精髓
一、中小企业采购管理的痛点与核心问题
(一)中小企业采购管理的常见困境29分23秒
1.
决策权高度集中与团队成长受限
中小企业往往存在最高管理者或企业主权限过度集中的问题,企业主常像 “勤快的蚂蚁”,事必躬亲,从供应商谈判到订单处理全程参与。这种模式看似在为企业创造价值,实则导致团队缺乏成长机会,人才培养滞后,企业陷入
“全员奔跑却无战略” 的困境,难以形成有效的供应链管理体系。
2.
资源投入失衡与价值认知偏差
中小企业在采购供应链领域的资源投入存在显著失衡:一方面,企业主愿意花费数万元参加论坛、培训,却吝于在专业人才上投入;另一方面,对采购人员的薪资认知偏低,如认为处理 3000 万采购业务的采购员月薪 1 万元过高,甚至期望 5000 元即可。这种认知导致采购团队专业度不足,难以支撑供应链优化。
3.
系统建设盲目与数据割裂
许多中小企业在供应链系统建设上存在 “重工具轻逻辑” 的误区,盲目引入 ERP 系统(如金蝶 K3),却因团队能力不足、系统集成度低,导致各环节数据割裂。例如,某企业的 K3 系统仅用于下单,合同条款、财务对接等环节均未纳入,数据需手动整合,反而增加了工作负担,沦为 “半拉子工程”,效率不及传统 Excel 管理。
(二)采购供应链的价值认知误区
1.
成本与利润的本末倒置
中小企业常将采购价等同于总成本,忽视隐性成本。例如,为压低采购价而过度压榨供应商,导致供应商偷工减料、延迟交货,最终增加质量返工、售后处理等隐性成本。实际上,采购节省 10% 的成本等同于直接增加 10% 的净利润,而通过销售实现同等利润需提升 30% 以上的营业额,后者难度远高于前者。
2.
短期效益优先与长期价值忽视
企业主往往关注短期成本节省,如要求采购人员 “一个月搞定成本问题”,而忽视供应链的中长期价值。采购供应链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稳定的供应商合作、高效的流程管理、合理的库存控制,实现持续的成本优化与风险降低,这种价值需通过 3-5 年的系统建设逐步显现,而非短期突击。
3.
“朝南坐” 心态与协同壁垒
采购部门因掌握采购权,易形成 “朝南坐” 的强势心态,导致内部协同困难。例如,采购部门与生产、销售部门缺乏有效沟通,因原材料规格不符导致生产停滞,或因库存信息滞后影响销售发货。这种协同壁垒会显著降低供应链整体效率,增加内耗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