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用促销作战图做进攻策略

B品牌的产品系列C的1.8L规格为整个市场市占率第一,其目标消费群体定位涵盖高端、中端两大市场,品牌力强于A品牌。

A品牌产品1、产品2定位与B品牌产品B相同,均为健康零添加角度,只是产品1相比二者增加了额外高端原辅料。产品1价格也同时较高于产品B。

产品2定位与B品牌产品B相同,从健康角度产品力,绝对优于B品牌产品C,价格低于产品B,同时较高于产品C,

产品3的定位是持平于产品C,产品力略高,价格持平。

1.建立促销作战图

图4-1 促销作战图

左侧是品牌A的产品线分布,中间是消费者(客户)的分布,右侧是品牌B的产品分布。

两条竖线是价格线,高中低的分布自上而下。横线与竖线的交叉处表示每个产品线的价格定位,可以写上价格,价格的表达为折算基准价格,××元/500ml,不写也可以。

竖线区域内的圆点,一一对应各自产品线,两个品牌的圆点高低位置不同,代表着定位不同。

圆点之间,用进攻线表示各自的进攻状态。

其余品牌依次往右列出。

其实,加入产品细分因素后的市场攻击,已经上升到更高一层的战略层次。这是市场人员的优势。不加入产品属性的打法,是将才;加入后,是帅才。

2.制定市场进攻策略

B品牌产品定位看似高、中搭配合理,但为了防止内部竞争,产品线价格空间拉开较大,给A品牌操作空间。

A品牌由于品牌力稍弱,采取加大产品力的方式。在产品力配置上,产品1>产品B,产品2远大于>产品C,产品3略大于产品C。

策略1:1.3L产品2降维直接侧翼价格攻击,作为牺牲品,大幅降价,直接特价模式,将价格折算下来后,比产品C的1.8L规格还要低,获取产品C的消费群体转移到产品2。

策略2:1.8L规格产品2侧翼降维攻击,微幅特价或捆绑促销,非单纯低价格攻击,维持较高价格和较高形象,价格折合略高于产品C,获取其中高端群体。

策略3:以规格1.8L产品3,正面低价进攻,促销价低于产品C促销价,始终贴近攻击,获取对价格敏感的群体(在中端群体中切分出中低群体)。

策略1与策略3轮番攻击。策略3为常规进攻,策略1为间隔一段周期进行牺牲强攻。

产品2因为进行了产品属性的高配,从引入新的产品属性—消费群体的健康角度进行分化产品C的群体,算是从侧翼撕开。产品3是原有产品属性的略微改进,属于正面进攻。

组合起来是包围进攻。

对方用产品B降低维度来反击,首先,规格不一致;其次,我方以产品1来反击防御。

品牌A这个打法的核心点在于产品力配置丰富,取最核心的健康优势,真正差异化出来,并且高于品牌B。

运用好这一点,在单个店铺或者整个区域,整体上就做到了打法多变。

如果单纯采用同等产品低价攻击,配置资源(特陈、人员),这些竞争对手也可以很快以特价、加配资源单店很容易被阻击,即便在不同的店铺或者区域,寻找对方薄弱点侧翼攻击,对方也很容易跟进特价或资源投入,被阻击掉也只是慢一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