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影视载体消除界限
漫画、小说、电视剧、电影……这些本来都是独立的影视载体。但现在,它们之间的界限被打破了。如果这的确是一个好故事,你可以先发“小说版”或“漫画版”,在获得了读者的认可之后将它拍成电视剧。电视剧按集播出方式是一个典型的“连续传播”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大大扩张“粉丝团”,在“粉丝”数量聚集到一定程度后再推出电影版。每个载体的发行都能获利。
1. 你认为这一改进的出发点是什么
A. 满足客户的基本需求
B. 满足客户的高层需求
C. 满足客户的最高需求
D. 不满足客户需求
我的选择:B
我的理由:“名著改编”或“翻拍”,不仅仅是对原作的肯定,也是对早期追随者的肯定,在“大众”还没有意识到故事的动人之处的时候,“骨灰级”粉丝已经开始关注并参与口碑传播,因此每一次改编,都是对他们的“情感认同”的加深。
2. 你认为这种做法是否可以增强用户黏性
A. 肯定可以
B. 未必可以
C. 肯定不能
我的选择:A
我的理由:当一个故事真正打动观众的时候,他是不介意在各种场合看到多个版本的,相反,他们会产生强烈的参与感,例如他们对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都有了更强的“参与”愿望,这是“黏性”增强的表现。
3. 你认为还可以做什么来增强用户黏性
提示:越来越多的小说、漫画、影视作品开始有了自己的网络社区,这些社区让“骨灰级”粉丝有机会参与“创作”,让他们不仅感受到有“共鸣”,甚至可以改动结局。基于“故事原型”而制作的在线游戏也可以达到这一效果,另一方法是让观众在多个可能的结局中投票并按照最高票拍摄新结局。
(二)
卡拉OK
从日本人井上大佑发明“卡拉OK”机以来,“卡拉OK”这种由普通人上台表演的“对嘴”演唱大行其道,其风靡程度超出了任何人的想象。现在,词曲创作者和演唱者在演绎新曲目的时候都要考虑跟唱、传唱的难度。“我爱记歌词”、“超级女声”之类的电视节目也获得了不俗的收视率。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卡拉OK,流行歌曲的发展历史将被改写。卡拉OK也创造了一个新行业,受益人包括卡拉OK机制造商、唱片公司、词曲作者、通讯厂商……
1. 你认为这一改进的出发点是什么
A. 满足客户的基本需求
B. 满足客户的高层需求
C. 满足客户的最高需求
D. 不满足客户需求
我的选择:C
我的理由:卡拉OK的风行是一个例子,证明客户的能动性可以强到什么程度。到今天,卡拉OK的基本形式还是一人唱,多人听,而演唱者必定不是专业演员,不能收门票,否则就是开演唱会。这种形式说明演唱者是在卡拉OK的形式中获得了自我认同感和满足感,是最高的需求。
2. 你认为这种做法是否可以增强用户黏性
A. 肯定可以
B. 未必可以
C. 肯定不能
我的选择:A
我的理由:热爱卡拉OK的“业余者”通常是流行音乐的超级粉丝。从喜欢某歌手到模仿其演唱,这种小范围内的、以熟人为观众的模仿行为也能大大加强用户黏性。
3. 你认为还可以做什么来增强用户黏性
提示:“卡拉OK”现象在其他领域也正在发生,DV、flash、即时摄影……都可算作是不同形式的“卡拉OK”,但还没有一种比“卡拉OK”更普及,更有影响力。在“卡拉OK”中出现的一些做法,如给演唱者评分、公布点播最高的曲目榜单、为演唱者灌录磁带和电视台合作的选秀节目……这些策略让消费者获得了更强的“参与”激励。
(三)
cosplay
即由真人按照动漫里的人物服装和造型进行装扮。在人群中,这种装扮立刻会引来同样熟悉这些动漫“同好”们的阵阵惊呼,引发狂潮。现在,几乎所有的“动漫节”上都会有cosplay比赛。cosplay也从模仿纯漫画人物扩展到影视角色、明星的招牌装束等等。
1. 你认为这一改进的出发点是什么
A. 满足客户的基本需求
B. 满足客户的高层需求
C. 满足客户的最高需求
D. 不满足客户需求
我的选择:B
我的理由:当你购买你喜欢的明星所代言的服装时,你就在进行一场cosplay,更夸张的cosplay不过是把这种模仿和从中获得的感情投射更鲜明地表达了出来。
2. 你认为这种做法是否可以增强用户黏性
A. 肯定可以
B. 未必可以
C. 肯定不能
我的选择:A
我的理由:除了被动地喜欢某个漫画角色,能够自己动手做一件道具服装并有勇气上街“展览”的影迷无疑是深度的漫画粉丝。而通过cosplay比赛,爱好者们之间的竞争又为这种狂热的痴迷推波助澜。
3. 你认为还可以做什么来增强用户黏性
提示:越来越多的游戏玩家开始不满足于虚拟世界而通过COSPLAY等方式实现虚拟世界的现实化。各地涌现出的真人CS俱乐部就是实例。这种真幻交织的体验让玩家更加欲罢不能,将游戏推向了新的“体验高度”。
(四)
facebook
2007年,facebook开放开发平台,任何开发者都可以与facebook实现接口,让这个全美最大的社区网站的上亿用户可以接触到自己的应用,在此激励下,开发者的热情有增无减。facebook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线上应用。
1. 你认为这一改进的出发点是什么
A. 满足客户的基本需求
B. 满足客户的高层需求
C. 满足客户的最高需求
D. 不满足客户需求
我的选择:C
我的理由:对于开发者来说,能够让1亿的用户使用自己开发的产品就是最大的激励,是否能从中获益还在其次。facebook正是为他们提供了“自我价值实现”的平台而获得了大量的免费研发人员。
2. 你认为这种做法是否可以增强用户黏性
A. 肯定可以
B. 未必可以
C. 肯定不能
我的选择:B
我的理由:对于用户来说,突然在一个界面上看到若干应用,它们之间没有太多关联,也未必“对我有益”,不一定会增强黏性,用户对于过于眼花缭乱的选择一向是退避三舍的。开放平台是否能够自然成长还有待检验。
3. 你认为还可以做什么来增强用户黏性
提示:除了把开发平台开放出来,facebook还需要制定平台的规则,比如争取知道哪些用户更喜欢哪一类的应用,避免让用户感觉facebook成了“社交网络”上的大杂烩,开放平台永远不是自发成长的,它需要规则才能成长。
本章小结
本章首先讨论了“客户忠诚”的概念并不是静止的,不加努力就可维持的。因为竞争的存在,因为新技术的出现,最重要的是因为客户的需求从基础到高级的变化,而要求供应商能够敏锐地探知到这种改变,才能保持“用户黏性”,否则用户行为一定会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往往被“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解释为产品升级的需求,实际上,这是由用户需求的变动而触发的。目前我们所知道的最能够“黏住”用户的方式是激发出客户的“自我价值实现”的诉求,而这种诉求不是供应商可以一手炮制的,供应商必须适应从主导产品转向建设社区的角色,才能真正地获得用户忠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