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成员的数目不应该太多。……团队人数通常最多不超过五六个人,而且一般而言,三四个人的效果最佳。……在团队内部,管理者不应该有上下之分——虽然团队成员完全可能来自下层管理者。”
这里面涉及的“团队”(Team)一词需要仔细说一说。中国古代双字词很少,一个字就代表一个意思,自17世纪以来,西学东渐,大量的翻译字词进入中国,比如利玛窦和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中的“直线”、“平面”、“体积”等,19世纪初,大量日文词汇进入中国,如“经济”、“社会”、“哲学”、“政府”、“原则”等词,这些词汇逐渐形成了现代汉语的基本面。但“团队”这个词并不在其中,它是由西方管理书籍的翻译传入中国的,“团队”这个词在2005年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才出现(之前民间已经普遍在使用了),而且解释极为含混——“具有某种性质的集体”58。
从英文中去找“Team”的含义,在美国人最熟悉的《韦氏词典》(包括英语国家的各类词典)中,“Team”的原意非常有意思:
- 两只或更多的牲口套上挽具一起去拉车(two or more draft animals harnessed to the same vehicle or implement)。
美国管理学者罗宾斯(Stephen P. Robbins)对于团队定义也是基于team的原意——团队就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特定目标按照一定规则结合在一起的组织。
实际上他并没有完全讲清楚Team的特点——一起拉车的牲口之间是完全平等的,没有主次之分,即使有走前最前面的Team leader,只不过是分工不同,也得一起拉车!企业的领导班子也是一个团队(team),其规则与此完全一致(参看第二十八章),联想的“建班子”就是建立这样一支团队。
还有一个问题,团队固然是两个人以上,但究竟应该是几个人为好呢?
似乎好莱坞电影把这件事情讲清楚了,在克鲁斯(Tom Cruise)主演的《碟中谍(Mission Impossible)》系列片中,著名的IMF小队似乎核心一直只有三个人(三个人很平等,克鲁斯是leader,同时也是主要拉车的那匹马),然后每集都会有一个新成员加入,也就是团队成员基本保持3到4人。同样,《复仇者联盟》、《X战警》、《魔戒》等影片中的核心团队(同一级别)也不超过4个人,即使是《十一罗汉Ocean's Eleven》,似乎是11个人组成的团队,但实际上核心也只有2到3个人。
在辽沈战役之前,东北野战军在林彪的主导之下开始采用“三三制”的军事编制模式。三三制最早源于英国,简而言之就是建立作战序列,1个军辖3个师(旅),师辖3个团,团辖3个营,营辖3个连,连辖3个排,排辖3个班,同时各军、师、团、营、连都有相关的附属单位,如通信、卫生班、工兵、炊事等,以及单独设立的特殊装备组织,如高炮连等,这种组织架构确保了指挥权的稳定性和分散性。
林彪在英国三三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班进行拆分,即组建三人战斗小组,每个班分为三个战斗小组,每组三人形成战斗队形,如图24-1所示。三人小组指挥方便、沟通便捷,解放军自上而下形成了极严密的作战序列。在辽沈战役与廖耀湘作战中,林彪根据战时情况命令以班为单位化整为零、各自为战,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与这种作战序列(Order of battle)直接相关。
图24-1 林彪改进后的战斗队形
战争的特点是现场瞬息万变,在作战目标单一的情况下,需要每个小团队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解放军的典型管理模式是抓大放小,让每一支小队伍都了解大的战斗目标,同时对现场作战指令完全放手,这就解决了指挥层级过多的弊病。顺便说一句,在抗美援朝战争之后中美两军交流时,令美军大为震惊的是,中国军队的普通士兵都知道师一级的作战计划。
这种模式与现代优秀企业有相似之处。美国著名科技公司优步(Uber)在进入中国时,采用了“城市铁三角”的组织模式,即每个城市指派一个三人小组负责所有的工作。三人虽然各自有分工,但是职责边界并不严格,三人每人都是将,同时也是兵。三人之间如同一个特种小队,各有所长,优势互补,对市场遇到的各类问题快速响应、快速决策、协同作战。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华为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铁三角”管理模式与之完全类似——通过建立客户经理、交付经理、产品经理为核心的业务管理团队,与顾客无缝连接,形成了非常好的服务效果(在此之前是产品线只关心技术、客户线不懂产品、交付线不懂客户)。在华为几乎所有业务的各个领域,逐渐形成了以铁三角为核心的运作管理模式。
“谁来呼唤炮火,应该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而现在我们恰好是反过来的。机关不了解前线,但拥有太多的权力与资源,为了控制运营的风险,自然而然的设置了许多流程控制点,而且不愿意授权。过多的流程控制点,会降低运行效率,增加运作成本,滋生了官僚主义及教条主义。当然,因内控需要而设置合理的流程控制点是必须的。去年公司提出将指挥所(执行及部分决策)放到听得到炮响的地方去,已经有了变化,计划预算开始以地区部、产品线为基础,已经迈出可喜的一步,但还不够。北非地区部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思路,就是把决策权根据授权规则授给一线团队,后方起保障作用。这样我们的流程优化的方法就和过去不同了,流程梳理和优化要倒过来做,就是以需求确定目的,以目的驱使保证,一切为前线着想,就会共同努力地控制有效流程点的设置。从而精简不必要的流程,精简不必要的人员,提高运行效率,为生存下去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