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社会的动物”。人类从事生产活动和其他活动,从来都是在集体基础上进行的。他们需要与同类交往,需要爱和被爱,需要寻求归属感。否则,就无法生存,世上没有一个人能够忍受绝对的孤独。除了个别另类天才外,人只有在组织中才能生存、发展。失去组织依托的人,其心灵是漂泊的,无处安身。
马斯洛把人的基本需要分为五类: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情感和归属上的需要、地位和受人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归属感是人们的基本需要,而归属感主要来自于组织。
人具有强烈的从众心理。法国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曾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描述过大众的从众心理,下面的小故事有助于我们理解。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见上帝后来到天堂的大门口,很想让自己跻身于天堂——这个灵魂向往的极乐世界。但天堂的守门人圣吉·彼得拦住了他:“对不起,天堂已经住满了开采石油的业主,没办法再安排你了,你到地狱住吧。”
深埋在地下的石油不曾难倒过这位大亨,于是他灵机一动,对守门人讲:“请允许我在门外向天堂里的朋友说一句话好吗?”“好的。”守门人答应了他。
“喂!地狱发现了石油。”大亨对着天堂门大喊一声。
于是,天堂里的人全部蜂拥而出,天堂一下子空寂下来……
彼得见状,对大亨说:“请进天堂吧!”
于是,大亨走进了空无一人的天堂……过了一会儿,石油大亨发现那群人并没有回来,心里开始犯嘀咕,“地狱是不是真的发现石油了?可不能便宜了那些家伙,我也得看看”。于是,他放弃了天堂的快乐生活,也跑到地狱去了。
人们的这种归属感还体现在对组织内同伴的需求上,同行的人往往比目的地重要。红军在长征中,大家互相搀扶、互相鼓励,爬雪山、过草地,行程二万五千余里,克服重重困难,完成战略转移。周恩来在长征途中生病了,如果掉队就意味着死亡,杨立三组织人亲自将周恩来抬出草地。1954年,周恩来在国外出访期间听到杨立三病逝的消息,马上要求等他回来再出殡。因为,周总理要为杨立三抬棺送葬,以报当年救命之恩。如果是一个人走长征路,一个孤独的行者很难到达目的地,不要说敌人的围追堵截,单是孤独和恐惧就让人坚持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