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形成主动服务的意识与行为

集团总部负责绩效管理的COE是张君,兴兴感觉与他沟通非常痛苦,他也多次听到其他HR同事包括业务部门人员对张君的抱怨。

张君三十五岁,在TD集团工作前,一直在某国有企业总部负责绩效管理工作,专业能力尚可,但是其官僚作风让人难以忍受,嘴边总是挂着“某某总”,虽然只是一个普通员工,但架子很大,其他人如果不称呼他为“张总”,似乎事情就办不下去。

对事业部的HR同事,张君从来只是发号施令而不进行交流,他提出诸多细枝末节的要求,有的要求甚至不符合常理也毫无必要。他做事死板,注重形式,貌似很有“原则”,实则丝毫不肯灵活变通,也不会为其他部门和人员向上面领导争取任何支持和帮助,属于“一毛不拔”的类型。有的他自行简单处理就可“搞定”的东西,也要“义正词严”地让其他人“返工”处理,属于典型的“袖手旁观”“只动嘴皮不动手”“肉送到口才会张口”的类型。

跟张君打交道,别想从他那里得到一丁点的帮助,他有的只是满嘴的“不”,上报的材料有一点点不符合要求,他就对其他人加以“批评教育”。某次一位业务主管在绩效管理方面有些不合规范的做法,但其出发点却是为了业务好,该业务主管也主动认错改正,其上司觉得警告提醒就足够了,但张君揪住不放,把这件事情作为其“政绩”,上升到集团领导层面的会议去审议决策,最后直到给该业务主管通报批评才罢休,本来一桩小事却不断上升处理层级,大大打击了业务主管的积极性。

这样的HR,周边部门对他只是表面上的尊重和“讨好”,心里和背后却是不断地骂他,不想和他打交道,他却浑然不知。兴兴总结了一下,该HR同事属于“监督”型HR,是政策的“守卫者”,生怕“越界”犯错,自己惹火烧身,所以不敢有任何承担,更别说给业务部门提供支持与争取资源了。他虽然维护了政策的权威,却在组织中散发着负能量。

兴兴认为HR除了必要的“监控”职能外,还要有服务意识,而且服务的比例应该越来越大,才能更好地支撑业务的发展。如果HR能够少一些居高临下的姿态,多一些俯下身子去和基层主管、员工沟通,听取他们在人力资源政策制度、流程方法及其执行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并不断在制度流程方面进行优化,就能逐渐改变HR的形象。

HRBP需要更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眼睛多往下看,主动积极地推动事情进展、提供支持与帮助,与业务部门一起把事情做成,而不是手上拿着高层领导的“手谕”或公司高层会议的“纪要”去向业务部门发号施令。即使是HR COE(HR专业部门专家),也应该自上而下地深入基层,更多、更积极、更主动地到基层最直接面对员工的HRBP那里去实际了解情况,甚至“蹲守”一段时间,因为只有到实际的工作场景里才能知道公司的政策流程是否适合,才能使人力资源政策流程与业务真正匹配,为业务创造价值,帮助业务改进,帮助业务主管与员工成长。

兴兴认为自己在遵循公司的HR战略方向和政策原则的前提性,要尽量做一名“服务型”的HRBP,要让业务部门觉得HRBP是和他们一起在“战斗”,而不是在“指挥”他们去战斗。

兴兴还有一点很深的感受是,HRBP要有爱心,才能真正给员工正能量。这就要求HRBP关注“人”,把兴奋点放在对人的关注上,扎扎实实地把人的工作做好,而不是只关注事,只关注事的HRBP不是合格的HRBP。这就要求HRBP充满对人的好奇和关爱,用行动去帮助员工发展和成功。HRBP更多的激情应来自于想帮助人,想有更多人在他的帮助下成为更好的人才,有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