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太阳被埋在地下

后面几句,柳宗元就把这个话就说得太满了!太大了!大话说到顶了!我们看他怎么说:“易象是列,文王为徒。大明宣昭,崇祀式孚。古阙颂辞,继在后儒。”你看,他挤身于《易经》卦象的行列里,周文王都成了他的徒弟,他的光明宣昭于天下,千秋万代的后人都会怀着崇高的敬意祭祀他,继承他的精神。这个话是不是太大了?但是,再大你都得服这个气,不然,你自己试试看?

“易象是列”,讲的是《易经》明夷卦的六五爻,其爻辞云: “箕子之明夷,利贞。”箕子的精神确实被古圣写入易卦里了。地火明夷卦,上为离、下为坤,坤地在上而明火在下。这个卦本来是一个很不好的卦,你问事打卦碰上明夷卦,那就很惨了。惨到什么程度?最好也是“殷末三仁”的程度,而且以我们的智慧修养,远远不如人家,恐怕只会更惨。你看嘛,离为日、为火、为明,太阳的光明被埋在了阴暗的地下,明夷嘛,夷者平也,就是光明被“夷”平了,没有了,光明被埋在了地下,整个世界是没有光明,一片黑暗,非常很危险啊!但是,明夷卦的卦辞就三个字:“利艰贞。”只对艰贞君子才会有利,就像六五爻讲的,只有像箕子那样在世道黑暗颠倒的时候,还能保持贞正、贞洁、中正无私,那么这个卦才会转凶为吉,得天助之利。

我们很多人学《易经》,老是愿意去往看相算命上去靠,其实,《易经》真学通了,你所面临的一切事情,都能够从易卦里面找到应对之策。学通易理以后,不管是处在一帆风顺之中,还是处在艰难逆境之中,还是处在困苦灾凶之中,易卦里都有给你提供转凶为吉的办法,都会指明一条君子自处之道。因为人生本来就有起有伏、有高有低、有顺有逆,这个没有办法,随便哪个算命先生给你算,算得再准,鸡毛蒜皮都算尽了,你遇到了该凶的时候还是得凶,到了大祸临头的时候还是躲不过。既然是你的命,哪能随随便便就改了?但是,《易经》的伟大就在这里,虽然大祸临头你改不了,但是,你可以从易理中学会安时处顺之道。同样处在逆境之中,别人股票全亏了要跳楼自杀,你有易道护持身心,就可以一笑了之,白手起家,重头再来。所以,《易经》的道理能教会我们在最顺利的时候,还能保持谦德不骄傲,不从高处掉下来;在最危险的时候,也能够安然自若,转烦恼成菩提。

我们从前面介绍的箕子生平上,也能看得出来,古圣之所以把箕子列入易象,的确是因为他太了不起,是真正圣贤君子中的典范。“易象是列,文王为徒”,柳宗元这里可能有一点点失误,其实武王见箕子的时候,文王早就去世了,所以把“文王为徒”改为“武王为徒”就可以了。

当然,后来有些研究《易经》的学者们考证,说过去对《易经》的很多说法是不对的,比如古人说“伏羲画卦,文王系辞,孔子作传”,这话全不对。伏羲是传说中半人半神的人物,画卦当然是无稽之谈;孔子作易传,很多内容发现也对不上号;尤其是“文王系辞”,明夷卦里讲的“箕子之明夷”就更是证据。

其实,我们从《周易》的整个系统上来看,传统所谓“易历三圣”,实在不必看成是具体的三个人,而是以此三圣为代表的三个时代。从伏羲氏到周文王再到孔子,其实,这只是《易经》形成和完善的三个阶段而已。八卦之画由来最古,人们将之推到上古伏羲氏的时代,完全可以理解。文王拘羑里,演《周易》,也是代表了《周易》是在这个时代形成的。文王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并重新序卦,但是最后的卦爻辞,应该是周公所为。因为这是周公制礼的根本依据嘛!《周易》这一套学问,应该是作为周朝最高领导者之间代代相传的秘笈,只有资格到了某一层级才能传承的正统王官之学。直到春秋大乱,“王官之学散为百家之言”,这一套学问才流传到民间来,被孔子及其学生们研究,后来形成“易传十翼”。

“大明宣昭,崇祀式孚”,就说因为箕子的这个精神列入了易卦后,让箕子的精神完全的显现出来,“宣昭”就是给天下宣传、彰显出来;“崇祀式孚”,就是要让大家崇敬箕子这样的人,让他成为后人的典范。“古阙颂辞,继在后儒”,柳宗元把颂辞刻写在石碑上,就是要让人们永远记住箕子这个人,让后来的儒者能够继承他的伟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