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造业服务化,垂直起飞看今朝

1.制造业服务化,垂直起飞看今朝

大吨位的制造业,起飞需要一条很长的跑道,而修筑跑道的周期很长。但当事具备时,恐怕时机早已错过。国外的工业品企业,尽管在技术、管理和品牌上,占尽各种先机,但在制造服务业上,国外企业一时半会儿还会有些水土不服。于是,懂得本土作战的国内工业品企业,必须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窗口,放弃长跑道的助跑,干脆采取垂直起飞的姿态。边实践,边上手,边理出头绪,或许,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制造服务业之路吧。

 

制造服务业欲求垂直起飞,必须修炼好“国势、国情、国事”这三门中国功夫,具体如图5-1所示。

(1)深谙国情。工业品行业的结构效率低,技术创新功底浅,资本拉力不够,政策扶持常是有力无处使,因此,很多战略机会在于客户价值的混搭。比如,一款创新应用型产品,技术并无多大优势,但能解决某个行业特定生产效率问题,就有资格赢得品牌溢价和客户忠诚度。有市场的爆发力,就能弯道超车那些只会开高速的国外同行们。

(2)顺应国势。新三板、中小板与创业板天生就是高技术创业企业的盘中菜,因此,新能源、新材料、环保节能和尖端制造等工业品企业,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新天地。有市场概念的高技术,以其高成长吸引经销商、资本与政策的支持,众志成城,定能成就一番大事。(这两点前面是不是说反了,或者图弄反了)

(3)善成国事。国内工业品企业,内战内行、外战外行者居多。内战,斗规模、拼价格、抢政策,能人辈出。外战,做市场、树品牌、建系统,懒人与庸人四处奔走,志高手巧者鲜有。驶出内战的红海,驶入外战的蓝海,制造服务业正是春风拂面时。

 

图5-1 国内工业品行业的国势、国情、国事

◆大商业重塑大工业,制造业新生机

工业品行业占国内GDP比例超过60%,国内500强企业中,至少有320家以B2B业务为主,可是,大工业并没有促生大商业。五金机电城、机床城、工程机械产业园,这些都是最为初级的商业流通;跑马圈地,只为抱定土地价格增长的粗腿;商户进驻,也是奔着房地产不停涨的红利。无锡一家全国最大的不锈钢交易城,就是一个例证。第一批进驻的经销商户,门面是自己的,不需要交租金,客户也有了固定的圈子,一家三口的日子过得还算不错。然而,从交易城的全局看,十多年的大流通并没有培育出几个有规模、有可观盈利、有持续增长势头的经销大户,也没有帮助几家有潜力的不锈钢企业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大品牌。与新崛起的近邻,价格战的序幕已经拉开。租金上不去,成本日见高,交易城这个香饽饽,也不得不开发网上商城、物流配送系统、金融服务和精品商城,以期打造一个品类商品的交易和服务闭环。他们意识到大商业必须是靠服务和品牌拉动的客户增值服务商,不能再靠大流通带来的房租和物业费。

 

大工业的大流通,先是依赖体制内的垄断渠道,然后是体制内人员下海利用差价搞活流通,而工业品企业对销售终端的掌控力,一直都是心怕手软的调性。心怕,制造文化向来轻视商业,认为商业就是赚差价的外行和俗人,有抱负的工业人怕过分沾染上铜臭气,尽量远离商人、商业和流通终端;手软,因为制造企业的标准化不能满足商业的多样化需求和变通化管理,在工厂里挥斥方遒,到了市场里就晕头转向,认为还是交给“不务正业”的人去折腾,商业经营权,就这么拱手相让。最后,商业流通与制造实体之间,也就井水不犯河水,渐行渐远了。大工业,必须凭借品牌和服务,夺回流通控制权,义无反顾地走向大商业的希望大道。

 

◆工业服务商大转型,胜过技术领先

外部市场捉摸不定,那就走上技术创新之路吧,好歹,技术是响当当的硬通货。“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成了技术派的职业信奉。据说,“知识就是力量”属于错误翻译、错误传播。“知识,通往力量的道路之一”,这样翻译也许更为准确一些。同理,技术,也只是通往盈利和发展的道路之一,它本身并不能拯救工业品企业的竞争力虚弱症。技术是什么?是更好的产品。更好的产品,能干什么?给客户带来更好的体验与使用价值。然后呢?促进企业提高生产力,赢得更多订单和客户认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瞧瞧,从技术到盈利和竞争力的路程,中间有好几道坎,技术决定论是行不通的。

 

没有市场生命力的技术,是隔靴搔痒。还是痛快点,让技术直接服务于客户需求吧。若以一盘菜打比喻,技术和产品是原材料,品牌是盐与调料,而市场意识与营销能力则是大厨的烹调艺术。有些工业品企业想走转型的捷径,于是在菜里猛放鸡精,强行包装产品概念与炒作市场话题,热闹一段后,又回到门可罗雀的冷清。破除国际品牌的森严壁垒,国内的工业品企业必须发挥中国厨艺的调和精神,紧紧盯准国内市场的特定需求,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工业服务商的转型,必须强化市场意识,磨炼自己的营销能力,以国势国情的大纵深,谋求国事的大成功。

 

◆产业格局的大重组,服务吸聚资源

国内工业品产业的各自为政,恰似八十多年前军阀割据与混战的民国初期。J总裁雄心勃勃地制订了标准,并造就了自己的营销铁军,意图一统江山。打败军阀,以符合中央的意志,可军阀决不会主动放弃自己的利益,而民众因看不到自己的利益而冷眼旁观,结果呢?产业格局大整合的梦想,只能以龟缩到一个区域市场告终。M老师的战略格局更为高明,他巧妙地建立了统一战线,利益清晰,行动一致,以多数人的诉求战胜少数人的对抗,收拾破碎山河成一统。工业品产业格局的大重组,大利益做先锋,大智慧做后盾,专注于大作为,不愧对大时代。

 

产业格局整合,是不是新一轮大鱼吃小鱼的并购呢?不是。产业格局的整合,规模与资本只是海鸥,他们追逐食物,但并不能生产粮食。唯有工业服务商才是暴风雨中的海燕,辨识方向,搏击长空,引领同行飞向更高、更自由的新天地。工业服务商奉行双向的整合与被整合的对等关系,市场话语权与客户认可度,决定谁是整合者,谁是被整合者。整合,没有主动与被动的差别,只有整合过程中创造新价值的多与少、快与慢。服务客户、服务合作者是新一轮产业整合的主基调;先客户之忧而忧,后客户之乐而乐,才是工业品企业经世济民的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