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专员,是与营销人员很接近的岗位,也是离老板决策核心很近的岗位。这个岗位的人也很容易自己做老板,所以在职的阅历积累对当老板很重要。
如果说广告是空军、销售是陆军,那么,线下的市场专员就是“别动队”,是任何企业老板都非常重视的一支骁勇善战的特别行动队。
市场专员的出现,打破了Marketing和Sales各自为政的界限。
因为销售终端强大,将企业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肉搏战”的第一线,竞争对手的一举一动,都需要快速做出反应。很多企业针对这种形势建立了决策快速通道,那种一个促销报告要三个月才批得下来的“慢鱼”不管有多大,不久的将来,都要被“快鱼”吃掉。
下面是一位专门为决策高层服务的市场专员的报告,我们了解一下市场专员是如何与高层沟通的。
【案例】南方黑五类如何实现营销创新——解读后品牌时代的三大营销难题
所谓后品牌时代,就是品牌创立的时代基本结束,任何一个消费品领域的领军品牌为5~6个,试图通过密集的广告投入创立新品牌的竞争已经告一段落,品牌的竞争格局尘埃落定。这个时代的形成,其他国家用了50~100年,中国用了30年。后品牌时代给企业的考卷有两道必答题:一是产业升级,二是营销创新。
南方黑五类集团韦清文董事长带领南方团队,将南方的风味小吃升级为畅销20年的健康食品产业,这个用一颗小芝麻建立起来的黑色食品王国,是产业升级的一个不朽的传奇。黑色食品造福国人,20年利税润泽乡梓,这也是中国民营企业坚守中国文化的一个丰碑。
现在,营销创新的历史使命交给了第二代南方营销团队领导集体。营销创新面临诸多难题:一是产品创新,二是渠道创新,三是营销团队管理创新。要克服这三大难题,需要第二代领导团队集体的智慧。
(1)产品创新,从“可以做”到“可以试”再到“可以做”
蒙牛用液态奶对奶粉业进行了颠覆性的革命,开创了中国水奶时代。脑白金辉煌十年,继黄金搭档、黄金血康之后,推出了第四代产品“黄金酒”,而且这个产品是以品牌和渠道优势与五粮液集团强强联合的新模式。娃哈哈的策略是:上一代产品成功后,坚决把广告停掉,把所有的广告费集中到下一代产品。
蒙牛给我们的启示是,同一个产品换种吃法就是革命。脑白金给我们的经验是,只要品牌、市场推广模式有效,可以卖任何产品,史玉柱的口头禅就是“打鱼的本事练成了,能抓到鲤鱼,当然也能抓住草鱼”。但是,这个产品一定是很多人要吃、要用的,不用做市场调查就知道市场容量的,质量一定要过关,黄金酒的模式创新在于,找一个比自己实力更强的伙伴,让对方为自己打工。娃哈哈的宗庆后,浙派商人的标本,永远以生意为主,营销就是生命。宗老先生用他的两个饱受争议的“家长式”管理,带领娃哈哈走到今天:一是永远不设副总,顶多设助理;二是手头一定要有足够的现金,绝不靠银行贷款做紧巴巴的生意。对于产品创新,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从来不相信“一步到位”的神话。
蒙牛在“未来星”项目不久后推出“特仑苏”。巨人集团在黄金搭档波折四年后才开始扭转,黄金酒在局部市场一试就是三年。娃哈哈已经试销过37个失败的产品,活下来的只有6个。
世界上不存在一眼看上去就“可以做”的产品。但是,我们可以试试。所以,一定存在“可以试”的产品。试过了,不行,再试;行了,就“可以做”了。
如何试?选择业态全面,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市场;配备敢吃螃蟹的人;拿出1%的年度试销基金。我相信,这三点是可以做到的。而且与仓促上马的巨大浪费比起来,1%的学费一点也不贵。因为产品不创新,就等于自绝后路,这不是危言耸听。
(2)渠道创新:趁势而下,势如破竹
娃哈哈最牛的口号就是:我的新产品一出来,7天内,西藏拉萨最偏僻的小店都有卖。很多人只注意到了这句话的第一层意思:娃哈哈铺货速度快。这层意思是娃哈哈的渠道铺货能力太强了。第二层意思是什么?那么偏僻的小店都愿意卖的东西,一定是很小的不占地方的东西!这才是精要所在!
试想,一家6平方米的小店,一米五的柜台,能摆上大棉被吗?
渠道分布,从纵向看,分布在县级以上市场;从横向看,分布在200平方米以上的店铺里。这是历史,也是现实。
要想把停车场地板砖的缝隙塞满,一定要用更细的沙子。所以,渠道创新一定要有更小、更有渗透力的产品。
国家在增加对农村的投入,小超市已经开到村里,我们更应该在营销渠道创新上有所作为。这几年的增长得益于大卖场的迅猛发展,同样,我们可以把这个经验用于渠道下沉。我们不用修渠道,只要做一个简单的动作:借势!借势的唯一办法就是产品创新。
我们又回到了原点,要思考产品创新的方向,就是不要脱离渠道的创新。否则,学费会很贵。
(3)营销团队管理创新:进可攻,退可守
一支只会卖老产品的营销团队一定不是优秀的团队。很多在外企500强品牌的光环下,养尊处优了多年的营销“精英”,不管职位有多高,跳槽到没有品牌影响力的企业后依然一事无成。
我们要打造一支进可攻,退可守的团队。知道退,要懂得严格控制营销费用。营销费用不可测、也难控,只能以酌量性预算确定。生产成本降低1%,就要多动脑筋。但是营销费用多用掉5%或浪费10%,只要心一软、手一松,钱就像风一样吹掉了。
让一支老团队注入创新能力有三招:一是坚决贯彻末位淘汰制,不管口才多好、资格多老,业绩不达标,坚决淘汰;二是实行轮岗制度,分公司经理三年一轮换、分公司内部两年一轮换、区域内部一年一轮换,不愿意轮岗的走人;三是组建试销小分队,专门负责总结试销经验,不给原有团队添麻烦,但是服从总部和分公司双重领导。
【分析】市场专员应该具备的两板斧。
从案例可以看出,市场专员与最高决策紧密相关。
第一斧:独具慧眼。
市场专员根据在一线观察到的情况,向老板提出及时的建议。一个有价值的建议,不但针对要打好一次战斗,还要针对打赢一次战役,最后打赢一场战争做出自己的判断。
天时、地利、人和是对干大事、成大业成功要素的最精炼的总结。
天时,势也。春江水暖鸭先知,市场形势的变化往往是从市场终端开始的,而市场专员就是那只鸭子。
识时,顺势。这是市场专员要掌握的第一项知识。以快速消费品市场专员为例,卖场里人流量多了或少了,大家在抢购某种东西……这些迹象,老板在家里是看不见,也无从知道的。
从宏观上看,大卖场人流量的异常变化,可能是因为市场不景气、附近地区的居民购买力发生了变化。从微观上看,也许附近地区有新店开张,分流了人群;也许卖场经营不善,员工欠薪,服务态度下降,供应商不敢送货了;这年头,大家排队抢购一种东西,要么这东西很新,要么很实惠,这说明有新产品上市或新的促销手法出炉了。
一个洞察力敏锐的市场专员,会迅速捕捉市场终端的信息,从中筛选出对企业有用的信息,对老板近期、中期、远期决策有影响的内容,形成建议,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市场专员始终要牢记视野开阔、策略有用、行动有效。
地利,形也。市场也有地形,这个“形”就是商圈。国内的市场可以按很多标准划分商圈,我认为主要有两个:物流习惯和文化习惯。
以小商品或食品为例,一级商圈有广州一德路和浙江义乌;二级商圈有武汉的汉正街、西安的丰庆路、成都的西南食品城、沈阳的南二市场;三级商圈有长沙高桥、郑州航海路、山东滕州、重庆学田湾、太原尖草坪。这些商品城为早期的商圈发育打下了基础。不管今天的终端多么强大,它们所依靠的供货商,就是从这些批发市场的老板中发展而来的。
这些老板有着不可磨灭的地域文化特性,这就要求销售政策不要一刀切、促销办法不要千篇一律。这就要求市场专员懂得“地利”二字的重要性。
一是我们的对手或其他企业在本商圈有什么成功的促销办法?二是本商圈的经销商乐于采用什么方法?三是总部策划的促销方法有哪些不适合本商圈的地方?对手是一面镜子,对手也是最好的老师。对手吃了亏的活动,我们不要重蹈覆辙;对手成功经验,我们借鉴过来,省了一笔市场调研费。
人和,根本也。以人为本,财源茂盛。
很多庞大的商业帝国,由于消费者的“较真”,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有人归罪于媒体落井下石,有人自责危机公关处理不及时,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是骨子里对消费者的漠视。很多企业注重利益,忽视了人心的经营。
当消费者投诉了,商场会推给经销商,经销商推给厂家的营销人员,营销人员有时会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把潜在的危机压下去了。当事情搞大了,才发现错过了处理的最佳时机。
所以,市场专员在日常走店时发现“人不和”的迹象,如营销人员与经销商的关系不和、经销商与商场的关系不和、某商场处理消费者投诉粗暴等,要及时评估对自己的产品有什么不利的影响,要定期把自己对“人和”的观察写成报告,交给老板。
第二斧:独具匠心,当好啄木鸟。
啄木鸟的本事就是抓虫子,台湾IT业最大的老板施振荣,早期创业时,他的太太就是“抓虫子”的能手,她每天楼上、楼下走几圈,就知道谁勤快、谁偷懒;仓库里走一圈,就知道什么货被积压了,要赶紧出货。所以,啄木鸟很容易被老板视为“心腹”。
现在很多企业有纪律监察部门,专门处理违法乱纪行为;有专门的审计部门,主抓财务纪律;而市场专员要观察市场动态和经营状况的,抓的“虫子”是市场问题。
【总结】
(1)阅历是老板的第一笔财富,把事情做好,通过显赫的业绩证明自己做事的能力,积累自己的人生阅历,是老板一生的事业基石。
(2)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主动想事是快速成长的标志。
(3)认真体会“有策略地做事是成熟的标志”。
(4)事情要做成功,需要注意天时、地利、人和。
【作业】
(1)再看几遍本节对你有用的重点内容。
(2)有适合你的好朋友的内容,发短信给他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