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计划分为前段计划和后段计划;前段计划包含印刷、吹膜和挤复三个计划。印刷和吹膜是独立进行的,然后在挤复工序印刷品表层和薄膜加压在一起。后端计划是固化,分切和制袋,由车间自主完成。
印刷生产工单是和客户订单对应的,大约有3000种SKU;吹膜的产出薄膜种类大约不到20种,很多产品的薄膜是通用的,切换一次要0.5~1小时,吹膜要考虑生产经济批量。一般来说是先排挤复计划,然后再拍印刷和吹膜计划。印刷后待挤复的产品有3~4天在制品库存。主计划员直接将工单安排到机台上,工单顺序完全是基于个人经验的黑箱。公司一直希望压缩这个周期但始终无法实现。主计划员自己也讲不清楚为什么印刷计划要在挤复计划前平均4天,但只知道如果低于这个周期,很容易出现印刷半成品和薄膜不匹配的情况。
当前的前段计划有2个主要问题:印刷产品-印刷设备的工艺路线不固化,导致计划随意性大;吹膜的切换计划不合理,导致整个生产周期长。后面在改善阶段具体讲述如何解决。
后段计划是车间自主进行,发现制造周期波动非常大,主要是因为产品组合变化后,对人员需求差异大,例如同样是雀巢咖啡的包装,不同产品印刷1万平方米,对前道工序基本时间差异不大,但到了后段,1万平方米的产品分割成的产品袋子数能差异十倍,但传统上前段排产时未有对后段人员,设备需求进行测算。后段制造的工艺路线,人员系统并没有在系统中。
进行完流程诊断,找出了基本问题,但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数据分析才能得到结论,因此笔者设计了一张表,要求×公司生产部和信息部开发一个专用报表来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