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定制行业内有四类参与角色:定制门店、定制生产厂家、定制生产设备供应商和定制材料供应商四大类。据三维家CEO蔡志森讲,仔细研究这四类角色,存在着诸多致命的弱点:流程多、低效率、高浪费;各个角色间各自为政,信息不互通,协同性差,从原材料到成品、工厂到门店、设备与车间的磨合效率非常低,角色之间、环节之间很容易形成信息孤岛,很难产生网络协同效应。
定制门店的痛点就是缺员工,更缺的是会画图的员工。定制行业的属性决定了没有画图是很难成交的。随着定制行业企业的渠道渗透下沉,很多品牌已经开始“招县纳市”,招商和门店已经渗透到四五级市场的县城。而县城要招到会画图的设计师是非常困难的。即使招到会画图的,消费者也不一定买单,因为图画的太丑了,即不好看也不好用。
定制门店虽然毛利高达50%以上,但也有很多不挣钱,原因就是流程太长、太复杂,需要跟客户反复沟通,一旦出几次错,门店的高毛利就被打掉不少。即使把门店把单子签下来了,如何把顾客的订单准确无误地传递给工厂,也是一个大关卡,非常容易出错。定制门店现在都在做全屋定制,有些品牌已经开始涉及大家居,如此多的品类,对门店员工的要求会非常高,靠人力解决不了这个难题。
定制厂家的痛点就是通过人工与门店进行订单的沟通,存在大量的信息不畅,信息失真,导致工厂出错。工厂设备的利用率低,经常要等软件、等原材料。工厂设备虽然这几年已经。升级为数字化的数控设备,但对工人的要求还是高,机器的操作系统还是古老的DOS系统,工人不但要懂操作设备,还要懂编代码,这样的工人越来越少,薪资也会很高,给企业带来高成本负担。
定制设备生产厂家,基本都是从传统设备转入做数控设备的。设备厂家对卖数控设备是既爱又恨。爱的是数控设备生意越来越好,恨的是卖了设备后被定制厂家骂得要死,因为软件老出问题对接不上,软件与硬件之间存在巨大的数据鸿沟。
定制原材料供应商,为了满足定制厂家个性化定制的要求,在花色品种上要备有数百乃至千个SKU,这给材料商带来很大的库存负担和成本负担。
对比汽车行业厂家20%的平均毛利,而定制行业平均毛利在30%~50%,即使是这样相对丰厚的毛利空间,很多定制企业实际上还是不怎么挣钱,只是靠定制行业较好的现金流来存活。导致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定制行业前端的设计方案与生产后端的对接不畅,目前很多企业仍未解决这个问题。没有软件打通前后端,很多企业都需要依靠大量的人力解决,效率低下,造成极大的成本浪费。
可喜的是,以三维家为代表的软件企业,正在立志改变定制行业这种落后现状,通过自己打造IT系统,真正实现前后端打通,用数据智能为定制企业厂家及各参与角色赋能,实现定制行业的网络协同效应。
三维家最终要达成的前后端一体化的终极目标就是:前端的效果图场景文件直接变成后端的下单生产文件。
整个流程是:顾客进入门店后,门店导购通过手机、IPAD呈现全屋定制的参考方案给到顾客,了解客户需要什么样的门板,需要什么样的材质,需要什么样的软装,结合顾客的户型图,利用AI智能设计,给顾客展示720°场景效果,并通过VR设备实现沉浸式的消费体验,让顾客所见即所得,门店设计出来的定制家居直接对接到工厂生产,并且能够准确无误地安装上。
在门店设计端,以传统方式给消费者做整个的全屋定制,使用激光测距仪要5个小时,而未来量尺,通过AI技术可以缩短到10分钟。未来中国也会出现专门的户型绘图公司,一次性绘制完成后就可以开放给所有的定制品牌使用,而不是每家品牌都要上门量尺,造成重复浪费。在设计效果上,通过三维家的AI智能设计软件,大大降低了门店设计师的技能要求,利用人工智能算法,空间智能生成、布置,定制产品设计参数化,功能区一键化灵活操作,即时给顾客提供精美的定制化全屋方案;基于前后端共用一个专家种子库,数据互通,在门店前端就能一键报价,一键下单,降低门店对人的依赖,提高门店的接单效率。
在生产端,依托前后端的数据一体化,后端智造系统由云订单、MES制造管理、MCS设备控制,MPM扫描跟踪等多子集系统组成。云订单系统高效对接门店,云端处理订单,无需再画CAD图,实现一键拆单,输出生产数据文件;MES制造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分厂管理、设备管理、工艺路径管理、工艺条件设定;MCS设备控制系统,实现生产加工数据无缝输出对接到设备,控制设备加工生产。MPM扫描系统,实现订单在车间的全流程:开料、封边、打孔、试装、包装、入库、发货、入仓信息的实施监控与扫描。三维家在一个图形软件里既能够满足前端智能化设计、又可以满足工厂精细化生产,打通店厂对接过程的信息壁垒,消除软件与硬件的数据鸿沟。
从目前市场情况看,对于前后端打通定制厂家有两种实施思路:
一种是前后端分别用两套不同的软件,前端是效果图软件,后端是生产软件。比如前端大多数定制企业采用了三维家、酷家乐软件,后端用三维家、2020、圆方、维纶科技等软件。
另一种是前后端都采用一家公司的软件,如三维家的前后端软件。
对于前后端打通软件的使用情况,以定制企业对三维家软件使用为例:
金牌厨柜信息总监张九兵说:“金牌在十几年前就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2005年,我们引进了系统软件,进行订单的管理、跟踪、搜集生产数据等。同时,我们选择与三维家合作,通过云端架构,快速地解决了终端出厂的问题,提高了设计的效率。接下来,我们希望这个系统能与后端的专业拆单系统实现无缝对接,进一步提升出单效率。目前我们还在合作初期,仍未正式推广。我们参观了与三维家合作的工厂,真正实现了从前端到后端的打通,效率大大提升,非常震撼。我们也试用了新的软件,出图效率及渲染效果图都非常迅速。我们希望可以通过三维家,提升终端出图效率。此外,金牌将可以借助三维家在行业摸索的经历,重构线下的营销系统。”
我乐厨柜技术及培训中心总监毕长虎讲:“我乐使用了两套软件分别解决前端及后端的痛点。软件可以出效果图以及快速报价。前端我们使用三维家的软件系统,这套软件能从空间、比例、色彩等方面真实还原搭配效果,消费者可以提前感受到产品的效果,带来了更好的消费体验。”
城市之窗营销总监汤敏说:“我们选择与三维家合作,过去我们使用的是前端的设计软件,后来这个系统打通了前后端,前端设计形成的方案直接通过云平台传送到工厂的技术端,技术端把方案分成各个设备的加工代码。我们节省了大量的拆单人力,效率提升了很多。”
欧派衣柜销售发展部总监陆宗勇讲:“欧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打造信息化系统。通过下单软件,确定好的效果图可以以CAD等形式传到下单系统。我们使用三维家的软件,大大提升了图纸的真实性,也增强了客户的黏性。此外,新软件画图很快,提高了设计师出图的效率,签单的命中率也更高。”
据三维家CEO蔡志森说:“欧派、百得胜、志邦等定制企业在2018年能实现前后端的真正打通。”蔡志森预言,中国的家电行业、手机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都具备了国际竞争力,而且纷纷出海,走向国际市场。定制行业作为中国原生的、极具中国特色的产业,未来随着产业的成熟、商业智能化的发展,在中国“一带一路”的国家大战略下,也一定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