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估价是对资产价值的估计,这里的“价值”是指资产的内在价值,或者叫作经济价值,是指用适当的折现率计算的资产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从面向未来这一决策属性来看,内在价值在财务估价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需要跟其他一些价值类型区分开来。
(一)账面价值不是内在价值
账面价值是一种历史成本价值,以形成资产过程中的交易价值为基础。一个企业购买一台设备,花费500万元,那么这台设备购入之初的账面价值被记录为500万元。随着设备的使用和时间的流逝,这台设备将产生折旧,会计在账面上会记录下折旧金额,并抵减当初的设备原值,其账面价值随之降低。会计在记录设备的账面价值时需要有合同、验收单、发票等原始凭证作为依据,这些原始凭证使得会计记录有依据、可靠,审计师们在审计时也可以查验。账面价值的优点就在于它的客观性,可以重复验证,让任何人看来都是有理有据,无从否认。
但账面价值依据的是历史交易价值,而经济主体在决策时需要考虑的是现实的和未来的信息,历史成本下的账面价值与决策缺乏相关性。比如,账面上记录的机器设备是500万元,但是,最近产品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实现了新的突破,原来的设备大幅贬值,这时账面价值还是记录为500万元,已经不能反映设备的实际价值。由于最近十几年不动产价值的大幅增长,很多企业所持不动产的账面价值已远低于其实际价值,账面价值为100万的土地可能现实市场价值已经达到1000万。
账面价值总体来讲是一种历史价值,但也有例外,比如,对于银行存款、现金之类的资产来讲,账面价值记录的是当前的价值,当期银行存款100万,在账面上也会记录为100万。为了修正历史成本的缺点,很多国家的会计准则陆续引入了市价、可变现净值、重置成本、预计应收数额等多种计量方式,试图改善账面价值的决策相关性。因此,一个企业列示的各类账面价值就成了一个以账面价值为主、多种价值为辅的综合体。
账面价值的真正缺点是没有关注未来,对于经济决策帮助不大。假如电视剧《都挺好》中苏明哲家里的老宅当年是花10万元购买的,在评估这座老宅的内在价值时,10万元的买价这个信息没有任何意义,反倒是一些没有在账上进行记录的诸如地段、交通、公园、学校等信息对其内在价值影响更大——这是账面价值的另一个缺点——没有记录对内在价值产生重要影响的很多因素。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也说明了账面价值的不可靠性。账面价值有点类似于刻舟求剑,在过去的时空下记录下了资产的当时价值,随着时空的变化,这个“刻痕”一直留在那里,而“舟”已经变换了地点。
(二)市场价值不是内在价值
市场价值是一项资产在交易市场上的价格,是双方讨价还价后的结果。如果交易双方都足够理性、聪明,且市场充分有效,即,所有资产在任何时候的价格都反映了公开可得的信息,那么市场价值与内在价值就是一致的。
但实际当中的市场价值往往不等于内在价值,两者相等就像在刀尖上跳舞一样艰难。绝大多数情况下,市场都不是完美有效的,估价对象没有现成的市场价格。对于流动性极强的上市公司股票来讲,虽然有交易市场,也有现成的市场价格,但是这个市场并不完善,所以才有了股价的频繁波动。对于另外一些估价标的来讲,连找到可以参照的市场可能都存在困难,比如,非上市公司、孤品字画,更别提完全有效市场了。
有时候,即使存在一个相对成熟的市场,但是买卖双方经常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不都是足够理性和聪明,双方预期也会存在较大差距,由此形成的交易价格也不会是内在价值。在现实中有很多民事纠纷经常由于这类原因产生,卖方由于对所卖物品价值不够了解,以极低的价格出售给了买方,事后得知物品的合理市场价值后,又去向买家追索。在房价上涨期间,卖方违约的现象变得常见,就是由于卖方对市场的估计存在不足。但是,更多的情况是,一项交易中买家会付出相对较高的价格,即所谓“买的没有卖的精”,这是因为卖方已经持有这项标的较长时间,对于标的特征有着更多了解,掌握了更多信息,而买方则对标的物的信息掌握不够充分,这一点在二手车等旧货市场上更为明显。
(三)清算价值不是内在价值
清算价值是指企业清算时一项资产单独拍卖产生的价格,清算是其假设情景,而一般情况下内在价值的假设情景是持续经营。对企业来讲,持续经营价值是企业持续正常营业下的价值,对于其他标的来讲,则是按其正常功能持续运转下的价值。
如果一个标的物的持续经营价值低于其清算价值,就应该进行清算。夫妻双方离婚就是因为一方或双方认为持续经营价值已经小于清算价值,其他组织或者团队破裂、分立也是由于持续经营价值小于清算价值。如果不是急需用钱或者有更好的项目,一个人出售持有的带租约的房产就是由于他认为持有房产的持续经营价值已经小于清算价值了,其他投资物的卖出也是类似。
价值大小的评估同样要看站在哪个主体的角度,应当遵从会计主体假设,对一方具有价值也可能对另一方形成亏损。夫妻双方一方要离,而另一方则死不同意,就是站在不同主体角度得出了不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