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地址。一个地块在一段时间内做特定的商业就能获得成功,决定做什么,根据位置定位,或者根据商业定位置。“一步差三成”、“隔街死”,说明位置非常重要。
(2)定功能。确定规划建筑的用途及作用,在区域功能上进行衔接,具有配套属性,比如,吃、住、行、游、购、娱。我提出第七个要素:“祈”,是否在一个商业项目体现,体现多少。如果是产业园区,相关产业的直接功能能否对接,能否因此降低生产成本等。
(3)定消费者。确定消费者,即所属商圈有什么样的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潜在消费者,能否培养潜在的消费者。
(4)定客户。比如,沃尔玛针对大众客户,如果配套大量的精品店,经营情况往往不太好。定客户也是定商业级别,中国(长沙)工程机械交易展示中心的“全球化、世界级”就是世界级定位。
(5)定规模。购物中心规模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比如,在中国做购物中心,无论多大的城市,一个购物中心面积最好在10万平方米左右。产业园区、商业街,甚至旅游地产项目都有特定的最佳规模,要分析规模的大小。
(6)定业态。定业态也是定内容,经营什么,业态定位决定商业项目成功还是失败的80%,剩下的20%是必要的调整。特别是儿童方面的有关业态比例占多少,有没有可以创新的地方等。
(7)定生态。所谓定位生态体系是商业地产在所处区域的客户组合群位置,他们应构成完整的商业生态价值关系群落,即成为商业生态价值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具有商业性、整体性、系统性、共生性的特点。这也是我常把商业地产和城市战略定位放在一起讲的重要原因之一。
(8)定味道。通过“人文”进行城市味道或者商业味道的定位,包括设计方面创新的味道、营销方面故事的味道。
其实,还有很多方面的定位属于配角,比如,形象定位、服务定位、价格定位、技术定位(往往是建筑本身因素)、定位分析等,这些都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