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为6S是大扫除,搞卫生;
如果你是认真读懂了本书的内容才去实施6S的话,就不会有这种认为6S仅仅是搞大扫除的想法了。6S管理是现场管理中最基础的管理,是解决现场问题改变员工改善意识的一项管理活动。
2、认为6S是搞形式主义,做面子工程;
如果只是在地面、表面划划线,贴贴标识,那说是面子工程也不为过。但如果是通过认真思考,用好的方法放到最方便拿取、最安全的位置,才划线贴标识,那么它才是真正的6S。能取得快速、准确、安全、节省空间、避免失误等效果的6S,自然不是“做面子工程”了。
3、认为6S是各推行委员和推行干事的事,跟自己没关系;
6S管理中有一个关键点:全员参与。问题是有归属的,不属于你的问题,你解决不了。所以,只有大家一起参与进来,贡献大家的智慧、经验及时间,才能解决现场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才能享受成功的满足感、才能很好地维持下去。也许有人认为全员参与不可能。是的,万事开头难,只要思想、方式方法正确了,6~12个月内,参与率从20%大幅度提升到80%是很多推行6S的企业的实际数据。
4、认为6S与自己本身工作没关系,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算;
6S管理能很好地改善工作效率、工作环境,让环境更加安全、舒适,使得各班组、各岗位的作业更加快速、安全、不容易出错,当然跟每个人的工作有很大的关系。
5、认为6S与私人物品没关系,私人的东西可以随便放。
6S最终目标是全员养成良好习惯。如果大家只对工作中的物品、作业整改,放在公司各处的私人物品可以随意乱摆,注重细节的习惯又怎能养成呢?劣币逐良币,“坏的习惯”会让“好的习惯”逐步消退,导致前功尽弃。
6、公司一把手并没有完全了解或认可6S
对策:参观优秀企业或本集团先行的样板区域,或者借助上级单位的统一布置,几家企业同时推进,产生不能落后的压力。
7、推行办缺乏精通6S的人员
对策:光有红头文件是无法有效推行的。靠各部门自己推行也难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一是送出去多参加学习及标杆企业观摩;二是招聘6S做得非常好的企业的推进人员;三是借助专业机构,专业人做专业事,往往能快速、全面地取得成果。
8、操之过急,红头文件一发下去就要考核、处罚
对策:样板区先行。样板区要做出较大的效果且通过评审,才企业内部全面展开。
9、整体氛围不足
对策:充分使用定点摄影、红牌作战、改善之旅、发表会、创新激励等手段。高层领导尽量参加相关活动。
10、6S的效果维持困难
对策:每月定期考核是需要的。另可以考虑三个月一次红牌作战。但最好,也是最根本的方式还是继续提升管理水平。一个人从小学升级到初中、高中、大学,对学过的知识理解的更好、知识面更广、解题能力更强,且大学毕业后,其综合水平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退回到小学阶段。企业进步也是如此,各级管理人员、一线员工推进6S之后,继续推进TPM、精益生产、精益供应链、精益研发等内容,尤其是以焦点课题制度贯穿始终,每个部门围绕公司目标每半年设定一批焦点课题,能激发各级职工投入到大小问题的分析、对策、实施、总结之中,持续获得成长及成就,才能持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及维持在一定的高度。
从做焦点课题中得到的一些启示
当部门领导把首期的焦点课题定在制麦塔机修班组时,我心中便一直忐忑不安,焦点课题到底怎样去做?怎样才能将焦点课题完成并做好?这些问题像一块块巨石紧紧压在我的胸口,让我愁眉不展,焦虑不已。
就在我心中的疑惑纷纷扰扰时,焦点课题已按部就班地展开了。首先是问题点的调查,这点对于我来说没什么负担。此项工作早在几个月之前我们就已经收集了,并且有具体的数据,但接下来的头脑风暴着实让人感到暴风雨真的来了。第一次运用鱼骨图分析,照葫芦画瓢,分析了一大堆原因,不知从何下手,经过了和3A老师的反复交流,才终于明白了鱼骨图的真正用法,此时也才正式确定了我们的行动计划。而此刻,时间已过去了近1/3。但既然目标已确定了,我们便快马加鞭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了。
在焦点课题的推进过程中,我们明显感到平时工作中的一些难点随着焦点课题的推进,轻而易举的解决了。比如我们这次焦点课题的题目是《提高制麦塔机修实际完成机修计划的百分率》,首先就是计划的制定,以前虽然也有计划,但由于科学性不够,常常由于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而不了了之,但这次我们首先就针对计划的订立展开了讨论,并最终出台了一个计划制定的标准。使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大大提高,从而为我们有计划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标准中规定,凡生产部要求做的事情除应急设备维修外,其余均应列表报于保障部,由保障部领导酌情分批放于我们的日常检修计划中,使我们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掌握了主动性。目前此标准已推行至整个机修班组。
随着焦点课题一天天的深入,我感到我们完善的事例就越多,成就感就越强。例如:针对每台设备维修所需工具的标准制定,每台设备螺栓紧固的扭矩标准制定,每台设备加油品种及量的标准制定,每台设备润滑周期的标准制定,每台设备配件规格的统计成表,以及专门组织的对全体班组员进行的电磁阀原理知识的培训,氨管路常见故障处理的培训,辅楼风机电机联轴器的校正的培训等,正是由于这一系列的标准制定和知识培训,给了我们工作很大帮助,让我们的工作变得越来越有秩序,越来越简单了,效率也就越来越高。
然而在欣喜的同时,我感到课题牵扯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通过和3A李老师的沟通,李老师认为我们的课题题目比较大,不适合周期比较短的焦点课题。然而李老师最后的一段话让我又重拾信心,他说:不管你们的焦点课题目标能否完成,只要你们掌握了焦点课题的运作流程,并从中得到进步即可。正是在李老师的鼓励和部门领导的支持下,我们最终将焦点课题运作结束。
当我站在第一期焦点课题的汇报会上,满怀激情的把我们所做的焦点课题内容向众位领导汇报时,我已没有了忐忑,没有了疑惑,因为我所汇报的正是我们小组平时一点一滴的汗水所累计的,虽说最终未能赢得最高大奖,但我和我们组员们都已问心无愧,因为我们都在这次的焦点课题的活动中成长起来了!
中粮集团江阴麦芽保障部: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