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让牧场扭亏为盈的七步心得

进入奶牛养殖行业,我是属于半路出家,心里一点谱都没有。怎么养?怎么管?我开始是一筹莫展。

好在有幸阅读到吴心华、孙文华两位老师编著的《奶牛健康养殖技术》这本书,我如获至宝、如饥如渴,整整一个星期,白天黑夜,废寝忘食,孜孜不倦,一点一滴地吸取、参悟、理解,发现原来奶牛养殖还有那么大的学问和技能。

读书,读专业的书,是我了解奶牛养殖走出的第一步。《中国奶牛》杂志、《中国乳业》杂志、《奶牛》杂志、《荷斯坦》杂志,我一本一本地读,一篇一篇地悟,读不懂的,一切不明白的问题,要问个究竟。我的同事,特别是技术部经理、总经理助理,一遍遍给我解释,特别耐心和细致,直到我彻底弄明白为止。书上读的,沟通问的,我都牢牢记在脑海中。在接手奶牛养殖全盘管理的一个月后,连我自己都吃惊,我可以用专业术语来交流了。时机成熟,我要亮剑了。

第一步,锋芒毕露。

一个月的苦读、参悟,我要拔剑出鞘,已是胸有成竹。设置牧业总部、各牧场的组织结构,编写部门职能,修订岗位职责,完善日粮配方、饲料采购、仓储管理、TMR管理、饲喂管理、挤奶管理、繁殖管理、防疫管理、淘汰管理、设备操作等各项管理制度、作业标准、作业规范、作业流程、生产数据。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变革,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点点滴滴,步步为赢。

第二步,防守自如。

为什么会亏?亏在哪里?利润来源点在哪里?哪些是显性利润?哪些是隐性成本?我就像拔竹笋一样,一片一片把问题的实质揭示出来,一步一步接近经营管理的本质。

我找出了影响利润的几大因素:

(1)显性利润,主要来源于奶量和价格(产量、价格、蛋白、乳脂、体细胞、菌落数等)、小公牛销售(数量、质量、价格、销售渠道)、淘汰牛处置(品质、膘情、重量、销售对象等)、牛粪销售(条件不成熟,基本送人)。

(2)隐性利润,主要与饲料成本(质量、价格、交期、服务、稳定等)、饲养水平(分群管理、日粮配方、饲料储存、TMR管理、投料精准、饲喂模式、水源质量、牛舍舒适度、热应激等)、挤奶技术(设备运行、挤奶标准和流程、牛体卫生、消毒、DHI检测)、繁殖技术(发情鉴定、配种时机、妊娠检查、产后护理、繁殖障碍)、疾病防控(乳房炎、蹄病、瘤胃酸中毒、真胃变位、分娩应激综合症、防疫等),我逐步理顺思路,逐一检查。

第三步,锐不可挡。

保安全、抓质量、强细节、提单产、控成本、增利润,我提出了自己的经营管理方针。

为确保经营管理方针落地,我提出了经营管理策略:

(1)一大目标:以盈利为终极目标。

(2)两大机制:激励约束机制、授权监控机制,双管齐下。

(3)三大重点:责任重点、业绩重点、价值重点。

(4)四大层面:战略层面、组织层面、工作层面、人才层面。

(5)五大力量:领导力、执行力、技术力、学习力、创新力。

(6)六大意识:问题意识、改善意识、目标意识、成本意识、主人意识、团队意识。

其中,全面推行目标管理和KPI绩效考核机制,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改善有目标、检查有标准。

第四步,开山劈石。

是谁在主导牧业的运营?我调集所有总部人员、牧场场长的资料,一一研究了解现有管理者的专业知识、养殖技能、职业观点、工作状态,逐一面谈;我邀请现有管理者参加饭局、搞娱乐活动,从活动的过程看礼仪、看胆识、看魄力、看态度;几次聚餐、活动下来,每个人的习惯、嗜好、冲劲,也能看出一二了。于是,我开始着手重新调配人马,对牧场场长的选拔、员工职位的提升、薪酬待遇的给付,都了然于胸。一个月后,组织结构里设置的岗位,全部人马到岗,重新任命。有人上岗,有人下岗,有人让位。管理团队已然成型,精兵强将,各司其职。

第五步,剑走偏锋。

为什么单产在6吨左右徘徊,就是上不去?气候问题、水源问题、设备问题、卫生问题、饲料问题、配方问题、搅拌问题、基因问题、疾病问题、舒适度问题,一一罗列,逐步排除。有些问题,短期内无法解决,有些问题需要时间,于是,按轻重缓急挑选出来,能马上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分期解决,长效问题立即着手。

比如,对于一直使用免费冻精的问题,立即行文呈报,必须解决品种优劣的硬伤,改良奶牛的乳房结构和肢蹄稳固问题。对于资产价值高,生产性能低、久配不孕的奶牛,必须淘汰处置。

第六步,敲山震虎。

整顿供应商,对于质量不稳定、价格水分高、服务不到位、交期不及时、信誉不保证、专靠调货销售的皮包供应商,一一进行甄别。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基本去伪存真,同时面向全国引进品牌度高、产品质量优、价格适中、服务到位、交货及时、信誉度高的新供应商。日前,无论设备、精粗饲料、药品、冻精、药浴等供应商队伍,基本符合生产需求,供需关系日益密切、稳固。

第七步,剑入刀鞘。

推动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牧场根据公司发展战略需要,制订一定时期内的总目标。总目标的设置,经过公司决策层、管理层、牧场三方充分讨论、协商一致,然后分解到各牧场、各班组、各员工,层层落实。牧场在导入目标管理体系时,必须与员工绩效管理密切关联。绩效考核体系是目标管理体系的评价手段,目标管理结果是绩效考核的依据,两者相辅相成。各牧场导入KPI关键绩效考核指标,将净利润、鲜奶产奶量、吨牛奶成本、青年牛单头耗费、犊牛单头耗费、牛奶菌落数季度、繁殖率、被动淘汰率、年度考核指标区隔开来。没有目标管理,牧场就没有方向。没有绩效考核,目标就没有保障。

如今,七个步法,犹如七剑合璧,剑剑不落空,刀刀闪光芒。“优秀示范牧场”评选,推动各牧场的荣誉感、凝聚力、向心力;“精准扶持牧场” 挂牌定点,把牧业总部管理者的成绩捆绑到牧场;精细化管理、常态化检查、现场解决问题,出现问题责任连带;贺喜慰丧,关爱到家;帮扶救济,逐一筛查;庆生祝福,悄然升起……每一次变革,都是一次震动;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不对失败下太早的结论。遇到挫折,不忘初心,必须经得起风雨和各种的考验,坚持到底。

出思想、谋思路、定对策,树立正确的经营管理理念,通过梳理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对员工日常工作行为进行细化;逐步形成牧场文化规范,以理念引导员工的思维,以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使牧场全体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做到员工与牧业公司“风雨同舟、合力共赢”,真正实现“人企合一”,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对牧业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