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命名

很多时候,新产品需要命名。

1.名称

一个产品的名称由品牌名称、类别名称、产品口味名称组合而成。

如果已经有主品牌的话,可能就直接采用主品牌名称,或者建立副品牌名称,采用主副品牌方式,或者采用独立新品牌名称。

同时,还要兼顾建立的新类别名称,以及由类别细分出的口味系列名称。

口味名称,一定要与类别大名称联系起来,是这个类别的产品系列化的分类。

比如康师傅红烧牛肉面方便面,康师傅是品牌名,红烧牛肉面是产品口味名称、类别名称,方便面是国家法定法定类别名称。

康师傅海陆鲜汇鲜虾鱼板面方便面,主品牌:康师傅;副品牌在:海陆鲜汇,口味名称:鲜虾鱼板,方便面:国家法定标示类别。海陆鲜汇是康师傅在消费者心智中独立出来的新类别方便面海鲜类面的名称,也是副品牌,鲜虾鱼板是海鲜类别的细分口味。

蒙牛大果粒整颗蓝莓酸牛奶风味发酵乳,大果粒也是蒙牛当初建立了一个新的类别名称,大果粒下面又加了不同的口味名称整颗蓝莓,酸牛奶是大类别,风味发酵乳是国家法定法定类别名称。我们来看,大果粒既是产品概念也是消费者心智中酸牛奶的新类别名称。整颗蓝莓是口味名称,也代表着大果粒概念的细分。

还有,农夫山泉水溶C100青皮橘味复合果汁,大家可以自行去分析一下。

名称是消费者对这个产品良好形象的第一次认识,这是××的产品,存储在消费者的脑海中。

2.类别名称是建立新品类的关键

产品可以用不同的原料等叠加,来创造额外价值,如果仍然计划在本品类里竞争,堆积竞争优势,产品额外添加属性后,不去额外建立新类别,也可以让产品具有额外的价值。

但是,如果想要做强做大,就必须重视,考虑是不是建立一个新类别,新类别才是新产品做大的关键。前面提到过,人的心智对信息的处理方式就是把一系列相关联信息归类,然后加以命名,最后存储的信息是这个名称,来统领大量信息本身,因此命名就是核心关键!类别命名非常重要,是建立新品类的核心关键,

类别名称,在这里不是指国家法定规定的产品类别,而是指从消费者心智中重新建立的分类体系。只有建立起新的类别名称,才可能说是在消费者心智中确立了一个新的心智空间,占有它,成为第一。

新类别名称就绝非两个简单类别或原料名称的叠加。比如用水果与茶结合,就叫果茶,估计消费者没什么感觉,反而觉得很不舒服,因为消费者在脑海中就会出现一边喝茶,一边吃水果,滋味确实不会好。娃哈哈营养快线如果叫娃哈哈果汁牛奶,估计也不会大火,但叫营养快线乳酸菌营养饮料,就不一样了。

新类别名称必须与前面提炼的概念密切相连,存在于消费者的需求、利益与心智里,消费者一看到名称,立马会说:“对,我就是要这个!”

类别命名必须结合消费者的需求、痛点来,一看到名称能够联想到消费者的渴求,那么就是好名称。比如今麦郎凉白开,凉白开就是新类别名称,联想到烧开的水,符合习惯;五谷道场的非油炸,非油炸就是新类别名称,联想到健康;等等。

竞争对手会很快进入类别名称,这是好现象,可以快速扩大市场容量。只要你是这个类别的第一名就可以。

主品牌与这个类别牢牢联系,没有进入额外的类别,可以用此品牌名称加类别名称的方式。

主品牌跨度品类太多,此时一定要启用新品牌名称或副品牌。最好不要直接采用主品牌加类别名称的方式,品类太多,消费者对主品牌有太多的记忆点,不容易将品牌与单独类别产生第1名的紧密联想。一旦被大量模仿,就会被稀释掉第一的定位。

蒙牛大果粒、伊利大果粒、光明大颗果粒,大果粒成为了产品类别通用名称。你觉得第一个推出大果粒的是哪个品牌呢?

最好推出独立新品牌名称,因此最好用新品牌+类别名称。次一点,用副品牌名称也可。消费者可以将新品牌与这个类别紧密相连,成为这个类别的代名词,就很难被攻破。

当初,康师傅创立红烧牛肉面这个新类别时,市面上是没有这个口味的,选用了主品牌+口味名,后来各大品牌陆续推出红烧牛肉面,红烧牛肉面沦落为通用名称。海鲜面就启用了“海陆鲜汇”副品牌,辣味道的面启用了“辣旋风”副品牌,后面再各自有口味名称。

3.利于记忆

如果名称不利于消费者记住,就是个大问题。所以产品名称的第一要义就是容易记忆。简练、简单、词汇在2~4个字内最佳,越多越不容易记忆。

比如天猫、淘宝、阿里巴巴、搜狗、红牛、统一、康师傅、六个核桃、瓜子(二手车)、赶集网、蒙牛、光明、农夫山泉、娃哈哈等品牌,太多了。

非油炸、凉白开、大果粒、果粒橙、原叶茶等,也是如此。

4.有意义的联想

名称最好从字义就有好的联想,在消费者脑海中建立与原有的知识紧密结合的联系。牢牢把握住这点,就不失为成功。

蒙牛,联想到蒙古大草原的绿色、健康;康师傅,联想到中国淳朴、善良、热心的民风;淘宝,联想到遍地宝贝;等等。

没有实际的联想,也可以成功。至于名称带来的联想意义,可以依靠广告的力量去打造,不断去赋予名称好的内涵和意义。

比如天猫、瓜子非常普通,有什么实际的联想意义吗?但在强大的产品力和宣传下,这两个品牌几乎家喻户晓。

就比如一个人的名字一样,可能你的名字很平凡,但只要你人努力去打造一个形象,那么未来别人一提起你,记忆很深,“那个人很不错的,是个讲诚信、务实、热心肠的人。”

至于想完全凭借一个好名字就想让产品成功,那却也不现实。好名字加上好产品力,二者相结合才是王道。

5.与产品概念相联

当然,一个好的品牌或副品牌名字可以与产品概念不相关联。

也可以与产品的核心概念紧密相连,尤其是资金有限时,这一点更为重要。消费者立刻联想到产品带来的核心利益。比如六个核桃、大骨面、凉白开、小罐茶。缺点是这个产品未来可能无法再扩展到别的利益点和概念点上去。

6.与文化、地理意义相联

名称可以与文化、地名等意义相联系,赋予它更强大的内核。文化价值观是历久不衰的强大心智力量,比如五谷道场的“道”字,胡姬花古法小磨的“古法”,等等。

7.命名基本方法

命名是前期的产品定位努力与文学功底的结合碰撞才会出来的创造性火花,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要想有一个好名字,二者缺一不可。

名称是词汇的凝练,词汇的凝练有很多方法可以采用,如下所列,每种方法的具体使用,请参照相关书籍,这里不展开。

①语义凝练法:将要达到的主要目的、概念等用文字写出来,根据进行凝练,提炼出有意境的文字。

②文字交叉联想法:将想要表达的核心概念,分两列或多列列,将同音的每个词列出,强制连线交叉组合。

③语义关联法:类别、属性、个性等。

④谐音法:网络查询。

⑤同义、近义词法:网络查询。

⑥隐喻法:表达一件事,仿佛它就是那件事。

⑦转喻法:用别的物体来比喻。

⑧提喻法:以部分来代替全部。

⑨化身法:对非人类的人性化表达。

⑩双关。

⑪混合使用以上方法。

通常做法是将产品定位、消费者需求、利益的字、词列出来,沿着这些名词去联想消费者最常组合在一起用的关联字、词,这些字词运用近意、同意、谐音、比喻、转喻等方法仔联想出相应的字词。最后,将这些所有的字词,进行强制交叉、进行关联组合及联想。

字词的寻找除了本身的文学储备外,利用互联网进行搜索相关联的词汇是比较好的方法。除了单独搜集词汇外,还要将词汇与关键词“文章”、“诗词”、“散文”等进行关联搜索。

将初步筛选的字词组合列出,评价其表达意思的优劣势,有些是属性类的,意思比较直白,容易理解,适合作为类别名称,不适合作为品牌名称。有些是文化色彩比较重的,意思不够直白,不容易理解,比较适合做品牌名称。

将这些词汇按照品牌名、副品牌名、产品类别名、国家法定强制名的顺序组合起来,评价整体意思,试着从消费者角度来联想,看能否联想到新产品的概念文案。

此外,去寻找与关键原辅料有关的其他类别产品的包装、宣传,或寻找已经被消费者熟悉的字词描述也是比较常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