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医疗服务的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将成为一种新的趋势。这种融合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诊所的市场推广大量往互联网靠拢,部分医疗服务也放在线上,另一种是互联网医疗企业开线下诊所,由线上往线下拓展。
第一,线上的流量容易汇集,通过互联网的市场推广形成流量,将用户导流到线下。通过和地域性网络社区合作,在妇女节、儿童节、重阳节等节日,通过一些简单的活动宣传,吸引特定的用户群来诊所参加体验活动。
第二,将医生预约、报告单、随访等医疗行为移植到线上,可以改善用户的体验,对提升线下诊所的服务水平有帮助。
第三,互联网医疗企业需要涉足医疗核心完善商业模式,诊所是相对投入较小的方式。互联网医疗企业的巨大流量也可以对线下诊所的业务带来帮助。因此,线上与线下结合是必然的。
因为诊所的覆盖范围有限,传统的市场推广主要在线下。然后在互联网医疗时代,不少诊所在市场推广中,通过互联网做了很多的工作。部分诊所让自己的医生在网络上进行课程教学,在网络社区进行宣传,提高诊所的知名度。
最早正式提出“注意力经济”这一概念的是美国的迈克尔·戈德海伯(Michael H.Goldhaber)1997年在美国发表了一篇题为《注意力购买者》的文章。文章中这样写道:“获得注意力就是获得一种持久的财富。在信息爆炸的新经济下,这种形式的财富使你在获取任何东西时处于优先位置。因此,注意力本身就是财富。”
在市场经济的高度竞争态势下,医生个人要增加出头露面的机会就要打造自身的强势个人品牌,通过差异化的营销和个性化的公关手段来频频增加与公众交流的范围,你要告诉他们你的能力值得他们与你接触。这就是为什么要不断发展个人品牌摆在目标市场面前的原因。
和睦家医院通过崔玉涛和翼连梅在微博上的长期科普,建立了品牌,收获了患者,也让这些专家成了网络大V,最后又离开和睦家创立了自己的品牌。欧茜、于莺、崔玉涛等在互联网上有较高影响力的大V医生,他们离开体制后的第一选择就是开办诊所,利用网络影响力获取用户的信任,获取第一批种子用户。他们更了解互联网的影响力,很容易将这种影响力转化为线下的流量。
对诊所来说,传统的发展路径是从线下门店开始,一家一家逐步扩张。部分诊所的发展路径,却是先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发展,在线上积累了大量的用户后,再向线下落地诊所。比如丁香诊所、杏仁医生、妈咪知道等。妈咪知道原本是母婴问诊平台,开办诊所前已经在线上有一定用户基础,诊所的第一批种子用户就是从互联网上转移而来,主要的导流方式包括自有流量上的推送、问诊、邀约、课程及与其他母婴线上社区合作等。
还有些诊所将部分医疗服务和医疗流程也移植到互联网,比如泓华国际诊所、邻家好医等。
泓华国际诊所在其线下诊所的基础上,线上开通了泓华医疗、泓华医生、泓华护士APP,为患者提供互联网医疗和医护上门服务,帮助诊所提高效益,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无论他们是先有线上还是先有线下,但是都殊途同归,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一起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