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官》:马自达曾提出要在车身上做“看起来不一样”的型面表达,为何会有这样的战略决策?怎样才能做出不一样的型面表达?
赵谦:在这里需要大家先区分硬件和软件的概念,在车外表面做文章属于在硬件上做型面表达。大家可以回想一下iPhone诞生之前的手机,诺基亚、摩托罗拉为代表的各式各样的,但都是“屏幕+物理按键”,有翻盖的、有滑动的、有旋转的。但是2007年之后,手机“大屏+虚拟按键”流行趋势非常明显,按键没了、屏幕变得越来越大,也就是说今天到了软件逐渐替代硬件的时代。软件为什么能引起潮流?最大的优点在于灵活,且变化起来成本低。
回想多少年前,我们家里买一件电器、安装一个电话,大家会高兴一整年。而今天在快消概念的冲击下,人们的喜好会快速发生变化。现在就算你买了一辆百万元的豪车,不出两周,你的新鲜感就会过去。你会握着方向盘对自己说:哎,这车也就那么回事。旁观身边年轻人如此之多的“佛系青年”,他们表现的“平常心、不过多追求”其实就是类似的心理。反过来说,今天人们对于实体物质的要求变得更高了,我们做硬件时需要思考更多,匹配更多用户的不同诉求,并融入更多情感,达到一种美的极致。
我们始终相信,人们会为有美感的东西而买账,这种握在手里的踏实感,就像是你手里一件用惯的东西舍不得换掉一样,十分必要。这种踏实感给硬件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就是说,除了好用,做出“有情感、有温度”的产品体验是我们追求的设计目标。这一点在小鹏汽车未来车型上会有更好的体现,因为小鹏汽车拥有很有优势的软件基因,相对容易做出“软硬兼香的料理”。
在马自达,我们在研究下一代设计语言的时候,做出了很多立体雕塑,它们十分简洁。我们希望提炼出独特而丰富的主题,有了这些“看起来不一样”的主题才能做出“与众不同”的型体。另外,我们也摸索出一套特别的研究方法,用于表达比较抽象的概念,比如如何表现出有动态、有速度感、有感情的效果图,这样能让我们的设计更有“生命感”。
《执行官》:设计人员往往是从自己出发,追求自己内在激情或者主观表达,但汽车等设计又希望从消费者身上获得灵感,但乔布斯说消费者是不懂的自己需要什么的。在你看来,汽车行业的设计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和角度?
赵谦: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我觉得可以分成两部分去理解。第一部分,设计师一定要接近用户,甚至让自己成为用户的一部分,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用户的痛点,并做出解决痛点的好设计;第二部分,设计师应该努力发现用户还没有感知到的潜在痛点,并给出解决方案,当用户接触到产品时就会有惊喜。当达到这种境界时,其实也做到了如乔布斯所说的引领用户,因为你已经创造了一个新的用户使用习惯。
除此之外,设计一定要保持新鲜和跨界的思维,不仅要从自己的经验出发高效地做出正确的设计,也要多接触其他行业的思维方式,从而获得新鲜的想法。
《执行官》:在2018美国CES展上,汽车自动化、无人驾驶、新能源革命成为汽车行业的世界潮流,这势必将对汽车设计带来颠覆性的变化。在你看来,这些趋势,在设计方面的意味着什么?
赵谦:在消费电子展或是车展上看到的很多概念车,很重要的一点是讨论当无人驾驶时代真正到来时,汽车除了作为交通工具外,还能够承担哪些功能。当每辆车都实现自动驾驶时,汽车会按照自定规则驾驶,会非常安全,没有了碰撞发生也就不需要安全气囊、方向盘,电动汽车也没有传动轴和中通道,这些都会带来汽车设计的极大变化,能提高汽车空间的利用率。未来的汽车设计,空间利用率更高,内饰变化更大,更加智能,将会给消费者带来全新感官体验。
《执行官》:就你个人观察而言,中国汽车行业有哪些企业的设计水平堪称一流,世界品牌又有哪个企业品牌的设计你最推崇,为什么?
赵谦:现在的民族工业企业都在往非常好的方向大步前进。我个人印象深刻的是Link & Co和WEY,它们在做产品的同时也在做品牌,并且实现了产品和品牌较好的结合。
世界上其他汽车品牌有许多非常漂亮的设计,每辆车都有自己的特色,尤其是豪车的设计更加让人心动,因为他们有大量的资源、优秀的设计团队、好的工程团队在背后支持,有条件让一个好的想法落地,成就一件好的产品。就我个人而言,还是非常认可马自达在这几年做出的成绩,因为马自达作为一家规模体量并不是非常巨大的车企,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将想法从提出到落地,非常了不起;而且在做出成绩的同时,它也对业界的设计风向指出一种新的解决思路,给其他车企带来了正向的挑战。
《执行官》:就你主导的小鹏汽车而言,你想赋予它怎样与众不同的设计内容,带给消费者什么样的特殊体验?
赵谦:对于小鹏汽车这一新兴的汽车品牌,我认为有两件事情是迫切需要解决的。
第一,我们如何去奠定自己的基础。成熟品牌在历史上有非常多的传承,一家大的汽车公司产品线非常多,可以用庞大的阵营输出品牌故事。对于一个没有历史的新品牌,利用单一产品如何输出品牌故事,使得后续产品拥有可以继承的DNA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
第二,如何在超短研发周期内做出在市场上有差异、有竞争力的优质产品,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想要有好的汽车设计,需要设计、市场等部门齐心协力去定义一个能够反映品牌基调的好产品,然后和工程部门一起实现落地,围绕明确的品牌基调,不断强调那些元素,从而渐渐形成可以继承的基因,让人们更容易记住你的产品和品牌调性。
我希望未来小鹏汽车是一个智能、有情感的汽车。通过更加有温度的设计,让小鹏汽车能够在不同的光线下营造出不同的型面感受,同时又是一辆非常年轻、有生命力的汽车。作为智能汽车,我们要实现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的完美匹配,让人们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