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跟大家一起学习的《洪范》,是《尚书》中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马一浮先生就说:“《洪范》为尽性之书,箕子所传。盖禹、舜之道,王者修德行仁,事义咸备于此。”
“洪范”从字上面讲,洪者,大也;范者,效法之典范也。这篇文章彰显的是恢弘博浩之天地大法,而此天地之大法,正是人类应该效法的典范。正因为立意如此之高,所以《洪范》在中国文化里的地位才非常特殊。该篇为《尚书》之“周书第六”。《尚书》通行本的目录分了好几个部分,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分别收入了尧舜禹时代的文献、夏朝文献、商朝文献、周朝文献。在整部《尚书》里,《洪范》可以说是最受后人重视的一篇,甚至被称之为“天书”,因为它讲的是上天授予人间的九大根本法则。《洪范》的文义非常古奥、幽深,其思想对后世中国的传统学术影响非常大。中国传统的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天文地理、中医方术等,无一不是以《洪范》这篇文章作为理论根源。我们可以这样说,对于后世的中国文化来讲,它是一篇奠基性的文献。
从哲学上来说,儒家和道家的哲学,根源都是从《洪范》里面来的。虽然在《洪范》出现于世的时代,儒道浑沦不分,但《洪范》中的“五行学说”、“建中建极”、“五纪三德”等思想,可以说是后来诸子百家所共同推崇的哲学体系。
中国古代的政治学,则始终是围绕《洪范》“建用皇极”的思想来的。在政治上,一定要建立一个最高权威,这个是“建极”;最高领导所运用的心法,一定要“建中”,要建立不偏不倚的中道观。所以《洪范》“建中建极”之学,既中国古代政治学的源头,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学的核心。中国数千年的政治版图之所以始终以大一统作为常态,而不是像欧洲诸国那样条块分割,各行其是,就是跟“建用皇极”的观念有莫大的关系。尽管夏、商、周的时代也分封了众多诸侯国,但无论怎样,都一定要树立一个“天子”作为天下共主,不然的话,就一定会天下大乱。在中国历史上,稳定的大一统王朝是社会政治主流,是历史的常态,而南北分裂、多头割据,则是社会政治的末流,是历史的非常态。这种政治观念已经深入到国人的集体意识中了,所以在中国想要搞分割自治,几乎是痴人说梦,不可能真正实现。
《洪范》后面讲到“农用八政”,这是社会经济学的源头。还有中国古代的天文地理、中医方术,包括江湖上那些看相算命、推八字、看四柱,都是从《洪范》“五行学说”里来的。《洪范》的第一个部分就讲“五行学说”,水、火、木、金、土的生克制化这一套哲学,在应用上非常广泛,涉及到了方方面面。可以这样说,中国文化里面几乎所有的领域,都可以从《洪范》这篇文章里面找到源头,因此,说它是中国文化的奠基性文献,丝毫也不过分。
我们学习《洪范》,确实要树立这样的信心,学通了这篇文章,就掌握了中国文化的纲要,明确了古圣所传之大经大法。以后你再去读其他圣贤经典,就明白它处在这个“大经大法”的哪一个层面。
我们经常听到有些人说:哎呀,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浩瀚无涯,真是太可怕了!一旦进入里面,就像进入了大森林一样,很快就迷失掉。随便走到哪个一个角落,随便拈起哪一个物件,随便拿起哪一门学问,都会看得人目瞪口呆,都只有令人顶礼膜拜的份儿。其实,这是你中国文化没有学通,没有得到一以贯之的纲要,没有在心中建立起这个大经大法的原因。就像佛教里说的,只要得到了根本智、般若智,那么观大千世界,就如观掌中之果。
我们如果学通了《洪范》,再看中国文化的其它方面,那你就一目了然啦!一门艺术能够创造什么样的审美价值,一门学问它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智慧成就,一种修养能够达到什么样的人生境界……我们在《洪范》里,都可以找到一把测量的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