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核心用户群”慢慢形成,就会出现一些类似的现象,比如特定术语。我们已经看到“自拍社区”创造并推广了“Selfie”这个单词。在活跃的社区,无论规模多小,都会发展出只有“圈内人”才听得懂的术语,社区成员用这种术语交流,慢慢地,它们就成了“圈内人”相互识别的工具。
在美剧《生活大爆炸》中,物理学者Sheldon是一名标准的“宅男”,他不知道流行歌手的名字,不懂得如何追女孩。但是,他是《星际迷航》的资深粉丝,以至于他可以用剧中的外星人的语言——克林贡语交谈。当他和其他“宅男”说起克林贡语并自得其乐的时候,听不懂这种语言的旁观者反倒成了真正的“外星人”。
刷机、单宁、卡位……你听得懂吗?如果能听懂,你一定爱好广泛并且乐于钻研,因为这是分属于三个不同社区的“术语”。当你需要判断一个社区成长到什么程度,是否有机会突破“鸡蛋困境”的时候,可以留心它是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属于自己社区的“术语”。
刷机对于“安粉(安卓粉丝)”来说是一项入门技能。在Google将安卓系统开放后,就成了“发烧友”最喜爱的移动操作系统。安卓的开放性意味着可以不断地用新的操作系统替代旧的,这就是俗称的刷机。毫无疑问,对刷机乐此不疲的人并非“小白”手机用户,他们不但对界面的外观要求高,而且对操作细节上的任何烦琐和不便之处都难以忍受,必须“刷之而后快”。“高标准、严要求”将他们和普通用户区隔开,一个过去经常用于追求音响的高品质的专属标签被移植到了这里——“发烧友”。
雷军和他身边的软件老手就是这样的“发烧友”。早在2008年,他们就泡在安卓论坛,与“安粉”“切磋”如何把手机操作界面做得更好看、更易用。那时,他们就是“安粉”中的一员,和安卓论坛中其他的粉丝没太大区别。资深的“安粉”不满足等待别人更新版本,由于安卓的开放性,只要懂得Linux语言,就可以自己动手,改进操作系统。雷军等人正是这样的“安粉”,他们将自己打磨出来的移动安卓操作系统命名为MIUI,以此为平台开发了硬件,也就是运行MIUI的专属手机——成立3年后即超越三星成为中国本土第一大手机品牌的小米。
小米最初的核心追随者就是这些“发烧友”。在MIUI发布的第一个星期,有100名热衷于刷机的“安粉”下载了MIUI。对小米科技来说,聆听和响应这些人的需求和传统企业处理所谓的“客户反馈”不同。在传统企业中,只有少数人需要直接面对客户,他们是企业的销售人员和客服人员。大部分研发人员是不直接面对客户的,他们听不到用户的抱怨,也得不到用户的赞叹,这一屏障将产品的研发者和使用者区分为两个“阵营”,仿佛一个是专门来“找茬”的,另一个则疲于应付。应付不过来的时候,客户自然就会被忽略。如果开发者和客户本来是同属一个社区的同好,不过是一部分“发烧友”站出来,要为整个社区开发一款更符合期望的产品时,两者的对立就消失了,自然而然地成了一个团队。有人提建议,有人改进,改进后继续获得反馈,继续吸收新的建议。
这时,很难分清谁是甲方,谁是乙方,这个团队的共同目标是创造出一个能够达到“发烧友”心目中的标准的顶级产品。这基本上就是小米在初创时期与用户的关系,100名核心用户从安卓论坛追随到小米论坛,从早期的内部测试追随到小米的最新版本,始终不离不弃。慢慢地,100人变成了1000人,1000人变成了10000人……这些人就是小米的核心用户群,也是志愿公测者、产品评测师、口碑传播者和品牌维护者。他们和小米公司不是偶像与粉丝的关系,更不是买卖关系。一个在媒体上被多次引用的场景是,在2013年的“米粉节”上,一部仅有几分钟的微电影——《青春与梦想》播放完后,100名早期米粉的名字被投射在大银幕上,许多人有了流泪的冲动。
从满足“发烧友”的需求出发,小米踏上了创业的征程。这家不设零售店,不打广告,之前也没有做过手机的初创公司,用3年的时间完成了市值百亿的目标。不过,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数据是小米论坛的用户活跃度。2013年,小米论坛的注册用户接近1000万,每天有100万用户讨论,日均发帖数25万,总帖数高达1.3亿。这时,小米的总出货量达到730万部,有不少“核心用户”购买了2~4部小米手机。
为什么核心用户群这么重要?为什么核心用户群有“传染”他人的能量?因为越是痴迷某个领域的“玩家”,就越容易成为该领域的“顶尖高手”,越可能获得“圈子”内其他人的尊重。当他们的意见成为“权威”,推荐的含金量也就比普通人高。因此,获得他们的认可,就等于获得一众“资深高手”的肯定,他们的影响力将凭借多年来积累的信誉从圈子核心向外层层扩散,一直带动到圈子的外围,就形成了口碑。这与过去靠厂商“砸钱”形成的影响力正好相反,后者由供应商买单,从生产者推给消费者;前者则是由消费者自发聚集,以“资深高手”为中心构成粉丝群,然后向着边缘方向、向更松散的其他群体扩散。在以聚合需求为要务,一切从需求出发的“互联网经济”中,由粉丝创造的口碑成为商家梦寐以求的影响力。因为它能轻易打败广告,制造出营销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