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大道废,乃有仁义;智慧出,乃有大伪

大道废,乃有仁义;智慧出,乃有大伪;

六亲不和,乃有孝慈;国家昏乱,乃有忠臣。

字释

废:荒废、毁弃、废除。

乃:因此,才。帛书本、郭店本都作“大道废,安有仁义”,有人认为此处的“安”是疑问词“焉”,有人说竹简本出土后,人们发现老子不是强烈否定仁义,所以老子之道与儒家的仁义是一个概念。这种解释无视“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德篇第1章)的基本界定。此处“安”,应被释为“乃”,而不是“焉”,故本书直接校订为“乃”。

智慧:智是指小聪明,慧指多点子。老子对于智慧都不以为然。

伪:欺诈。伪,诈也(《说文》)。徐锴曰“伪者,人为之,非天真也”。老子一书伪字,通行本仅本章1次,有将郭店本校订(即道篇第19章)“绝伪弃虑”,本书将郭店本校订为“绝为弃虑”(详见第19章注释)。大伪一词说明,伪还有其他表现形式,而自以为智慧者,乃是最大的欺诈。

伪字出现频率:《庄子》14次,《管子》23次,《荀子》43次,《论语》《孟子》0次。

六亲:以血缘远近确定亲疏,王弼注:“六亲、父子、兄弟、夫妇也。

六亲还有多种所指。其一,《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父子、兄弟、姊姑、甥舅、昏媾、姻亚,以象天明。晋杜预注:六亲和睦,以事严父,若众星之共辰极也。妻父曰昏,重昏曰媾,婿父曰姻。两婿相谓曰亚。

其二,汉贾谊《新书·六术》:戚属以六为法,人有六亲,六亲始曰父,父有二子,二子为昆弟;昆弟又有子,子从父而为昆弟,故为从父昆弟;从父昆弟又有子,子从祖而昆弟,故为从祖昆弟;从祖昆弟又有子,子以曾祖而昆弟故为曾祖昆弟;曾祖昆弟又有子,子为族兄弟。务于六,此之谓六亲。即指父子、兄弟、从父兄弟、从祖兄弟、从曾祖兄弟、同族兄弟。

孝慈:孝指善事父母,慈指父母的高行。

国家:郭店本、帛书甲本作“邦家”,通行本、帛书乙本作“国家”,都是指国与家庭。从通行本。

昏乱:昏指糊涂、迷惑,乱指混乱、乱为。统治阶级的昏庸统治。

忠臣:帛书本作“贞臣”,郭店本作“正臣”,意思与忠臣相差不大,从通行本。

翻译

天下秩序的根本方法被荒废,才出现了仁义拯救天下的说法;

都在动脑筋比赛谁更有机巧,谎言与欺骗就无所不在;

从家庭到家族都不能和睦相处,才要求孩子孝顺长辈慈爱;

国家里当权者昏聩、下属作乱,才去要求官员们要忠诚。

精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