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货难或动销难,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产品毫无影响力,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终端商基本无感,导致我们在实际市场操作中遭遇太多不认可。
解决这个问题最高效的方法就是推广。无论铺货阶段还是铺完货动销阶段,都必须依靠推广,来解决终端商的销售信心问题,来解决消费者消费信心问题。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必须根据最终目的,以及现阶段的现状来设计匹配实际情况的一系列的动作、步骤、资源投入的解决方案。我们无论是铺货还是推广,其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实现产品的快速流通。
所以,当有人问我,是铺货前推广好还是铺货后推广好呢?我的答案是,前、中、后都需要有推广,交替循环,这样才能保证产品在市场上快速铺货、快速动销、快速流行起来。
在这里需要补充一下,推广不仅仅是广告,它囊括了广告、公关、促销等多种方式,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终端与消费者认知、认可、接受我们的产品。
1.为什么铺货前要有推广
很少有终端商及消费者愿意接受一个毫无市场动作的产品。铺货前推广就是向终端传输做市场的信号,厂家比较重视这个产品,这个产品是有未来的。
常见的铺货前推广方式有如下三种:
一是广告投放。
如果企业资本比较充沛,可以与广告公司合作,进行城市广告投放,如公交车、公交站牌、路牌、车站等广告。
如果企业市场投放费用有限,但又想投放一些广告,可以选择一些居民墙体、终端墙体、终端门头等进行广告投放,可以给酒置换位置,这时只需投入一些广告制作费用。
需要花大钱的广告位,一定要选择影响力、辐射力比较大的广告;不需要大投入的广告,如民墙、终端墙体,一定要集中区域、集中路段投放,形成震撼之势。(聚焦区域)
二是客户公关。
如果企业市场推广费用充沛,可以选择召开大型新产品推广会或酒厂旅游活动。联合媒体、社会资源等,将终端客户邀请过来,进行新产品推荐、品鉴、抽奖、赠送礼品等,为后期铺货降低难度。
如果企业办不起这样的大型推广会,可以举办一些小型品鉴会。选择当地影响力比较大的终端客户,大家聚到一起,讨论这款产品如何才能操作起来。当然,这需要搞定一些能够串联其他客户的种子客户或带头大哥,才能保证效果。
如果办这种小型品鉴会也有难度,厂家可以在准备进攻的区域调研好终端,然后走进终端进行礼品赠送,拉近关系,如定制的品鉴酒或者主导产品。
三是消费互动。
鉴于终端资源或关系,以及资源投入、能力的有限,上述两种方式都难以实际运作。这时可以在所有进攻的区域(当然是聚焦小区域)进行消费者的推广互动。如路演、社区行、气模人游街、车队游街、借助事件进行低成本推广等,来制造品牌的影响力。
2.为什么还要在铺货中进行推广
铺货前推广多解决终端接受的问题,铺货过程中的推广不仅增加已经铺货终端的积极性,还给未铺终端传达我们做市场的决心与信心,以及做市场的套路,减少铺货阻力,加快产品动销。
一般铺货过程中推广氛围有两种:
一是现场造势。如在铺货过程中,集中人、车、物料,在铺货区域进行宣传造势,引起终端关注。
二是消费者促销。对已经铺进去的终端,进行消费者促销活动,如买赠、品鉴、抽奖等活动,刺激动销,增强已有终端的信心,让未进去的终端动心。当然,离不开造势,势越大越好。
3.为什么铺完货之后更不能缺失推广
永远记住,铺货只是手段,促成终端销售才是目的。
产品铺货后,一定要集中精力、资源做产品推广活动,尤其是促销,驱动产品快速动销。否则,刚上货架的产品就可能沦为“疲软产品”,导致企业前期的铺货成果前功尽弃。而且已铺货的终端售点如果不能尽快产生现实销量,这些售点就会比那些没有铺货到位的售点更糟。
新产品上市,最重要的就是推动终端消费,没有消费就没有终端销售,终端销售停滞,势必反过来影响经销商直至企业。因此,在重视产品铺货工作的同时,应当充分重视终端的消费推动工作。
产品的动销又进一步引起终端兴趣,刺激终端的进货意愿,变企业被动铺货为商家主动要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现实营销中,终端铺完货后,一般采取两种方式。
一是终端推力驱动。即为刺激核心终端主动推荐本品的积极性,给予终端销售奖励,如开箱有奖、回收箱皮、累计有奖、回收瓶盖等。
二是消费拉力驱动。即通过消费者推广活动,助推产品动销,强化终端信心,刺激产品快速流通,如抽奖、免品、砸金蛋、卖酒送菜、限时送、限桌送等。
关键把握:消费拉力为主,阶段性终端推力为辅,而且终端推力的使用多针对领袖型核心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