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商誉减值

既然每年都要进行减值测试,在万亿商誉悬顶之时,商誉减值也就不可避免了。根据wind数据,2013-2016年分别计提商誉减值损失17亿元、32亿元、77亿元和101亿元,减值金额占商誉金额的比值很低,在1%左右。看似金额不大,但是主要还是因为并购重组多在这两年,且企业一般都有三到四年的业绩承诺期,等到业绩承诺期一过,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呢?如表5-4所示。

表5-4 2013-2016年分别计提商誉减值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商誉

10,502

6,498

3,291

2,140

净利润

30,081

27,671

27,066

25,402

商誉减值

101

77

32

17

减值额占比

0.96%

1.19%

0.97%

0.79%

分企业来看,2013年最大的减值金额计提不过1.4亿元,并未引起市场关注;2014年的粤传媒5.7亿元和宇顺电子2.5亿元的商誉减值可以说开启大额减值的先河;直到2015年蓝色光标的2.05亿元商誉减值把大家的目光吸引过来。为什么蓝色光标2.05亿元商誉减值吸引力这么大,因为蓝色光标多年来一直投资,牛市中吸引无数目光。

2014年,粤传媒以发行股份和现金收购的方式收购香榭丽,支付对价为4.5亿元,确认大概1.6亿元的商誉。叶玫等20多名香榭丽原股东承诺香榭丽2014年至2016年的利润,分别不低于5683万元、6870万元及8156万元。其中,叶玫是香榭丽公司的总经理。看似不错的一桩姻缘日后被证明都是幻象。

随着香榭丽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未完成业绩承诺,香榭丽造假事件浮出水面,司法审计鉴定称,在2013年6月30日收购前,香榭丽以虚假合同和未完全履行的合同,虚增含税收入约2.25亿元;在2013年6月30日收购以后,香榭丽继续造假,虚增含税收入约4.16亿元。此外,司法审计鉴定显示,在2011年至2015年期间,香榭丽公司账面显示净利润约为1.15亿元,实际则净亏损4.33亿元。

2017年4月,粤传媒修正的2014年和2015年两年的财报显示,2014年粤传媒净亏损为4.5亿元,其中香榭丽净亏损1.53亿元;2015年粤传媒净亏损为0.54亿元,其中香榭丽净亏损为1.33亿元。2017年粤传媒半年报显示,香榭丽的亏损额为4684万元。

就在2018年1月25日,粤传媒公告称拟以1元的对价转让其持有的上海香榭丽广告传媒有限公司98.61%的股权,受让方是广州同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这个案例虽然商誉已经不是重点,但是给不算并购的企业提了醒:你看重对方的业绩承诺,对方拿的却是实实在在的股份和钱。

再举个例子,A公司是2015年大牛股,曾经使用近7亿元收购B公司100%股权,该收购事项形成商誉6亿多元。但收购仅仅过去一年,根据减持测试结果,该收购形成的商誉可回收金额变成了7000万元,一年商誉减值6亿元。

其背后的原因是A公司当年已经亏损,在2016年前三季度继续亏损,扭亏无望,于是计提商誉减值。这就是前面提到的:公司因当年扭亏无望,便通过大额计提商誉减值来为公司“洗大澡”,为未来业绩增长铺平道路。

启示:

万亿商誉悬顶,现在商誉的会计准则就不适合实际情况,要尽快修改准则,不然商誉迟早沦为上市公司套路散户的工具。

当然对于有大额商誉的公司,祝各位好运。万一哪天准则改成摊销法处理商誉,又会是利润大缩水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