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关键信息的管理

关键信息的管理,分为基础数据建立、数据监控、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及数据存档几个步骤。

基础数据建立是关键信息管理的第一步,仓内存储了什么商品、商品的入仓时间、在仓时间多久、在仓数量是多少、商品金额是多少等,这些基础数据可以作为仓内各项关键数据变化的起点,是仓内数据监测的对象。根据仓内职能不同,也可以对在途商品、在供应商商品进行同样的管理,并建立同样的基础数据。

数据监控,是指对仓内商品的增减进行实时地记录和反馈,以形成仓内关键信息变化的数据源。

数据收集,是将数据监控记录下并反馈回的信息进行汇总,把不同渠道、同环节的信息进行收集汇总,形成数据库。

数据整理,是要对已完成收集汇总的数据进行分类管理,使其有规则、有排列,并对信息进行识别,以明确是否有虚假不实的信息,要及时删除。

数据分析,是指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得出基本的数据结论,同步相关部门以做参考。

数据存档,是要将已完成整理的基础数据库,以及完成初步分析的数据结论,进行存档,以便后期调用。

关键信息的管理方式,最好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这样能够保证基本信息的实时收集、准确收集。还可以制作数据看板,通过系统自动化管理数据,并通过系统能力对数据进行多频次分析,掌握数据中的细小变化,为采购和销售端提供更有力的数据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