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功能区的面积规划

完成了功能区的布局规划,接下来就要对每个功能区的面积进行规划了。那么,怎么去计算功能区的面积呢?市面上的方法很多,也有不少先进的理念。我觉得还是从业务本身的特点、仓库本身条件及对仓库的需求出发,去计算仓库功能区面积。

业务本身对各个功能区需求的强弱,对面积的要求会有个大致的方向。例如周转率很快的快消品,存储区的面积可能占比稍小一些,如果是周转率很低的设备,可能存储区的面积就要多一些。这需要从业务出发来看,分拣的SKU数量、进出库的吞吐量、包装的数据等,都是需要收集和分析的。

以存储区为例,假设某仓库的库存货位为ABC三种。其中,A商品现有库存5740件,B商品现有库存7330件,C商品库存1780件。A商品使用托板面积1.2㎡一个,每个托板可存放36件商品。B商品使用1㎡托板,每个托板可存放50件。C商品使用0.36㎡托板,每个托板可存放6件。那么,A商品需要托板159.4个,向上取整,需要160个托板。同样的计算方式可知,B商品需要150个托板,C商品需要30个托板。三类商品均无先入先出要求,因此可以做分类无缝堆放,在存储区划分三个品类存储区,面积分别为192㎡、150㎡和108㎡,共450㎡。按长30米、宽15米的空间计算,在三个存储区前留通道供叉车通行和操作,通道宽3.5米,通道面积52.5㎡。则该存储区至少需要502.5㎡。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考虑货物进出的吞吐量,以及订单高峰期的增加值,因此仓储面积还需要有一个安全系数。

收货区的面积计算则需要考虑单位时间内的货物处理量,分拣区则需要考虑分拣的SKU量和订单量,这些都是关注点。

小结

功能区作为仓库中的基本结构,对于仓内的运营影响深远。不合理的仓内布局会造成仓内的流程不畅、运营混乱、降低仓内效率。因此,作为仓库的管理者,仓储经理应该重视仓内布局的规划,不厌其烦地分析流程,把大小环节都分析到位,再去看如何按流程划分功能区。使仓内的运营能力,最大限度地释放发挥。